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保证休息、清淡易消化饮食、口腔护理)、抗感染治疗(细菌感染用合适抗生素、病毒感染非主要常规治疗)、对症治疗(退热用物理和药物降温、缓解咽痛用含片等),特殊情况要关注特殊人群,病情恢复后要预防复发,合适时机医生会评估是否行扁桃体切除术。
一、一般治疗
(一)休息
小儿患病期间需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活动,让身体有能量对抗感染,年龄较小的患儿可能需要家长更多的陪伴与照顾,保证其睡眠环境安静舒适,有利于身体恢复。
(二)饮食
给予清淡、易消化且富含营养的食物,如稀粥、面条等,适当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保证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供给,有助于提高机体抵抗力,但要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防止对咽喉部产生不良刺激,加重不适。对于婴幼儿要注意喂养方式,避免呛咳。
(三)口腔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年龄较大能配合的患儿可以使用温水或淡盐水漱口,每日数次,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及细菌,减少细菌滋生,利于缓解扁桃体炎症状。
二、抗感染治疗
(一)抗生素应用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及病原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一般来说,若明确为细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性扁桃体炎,常用青霉素类抗生素,如青霉素等,但需注意有无过敏史。如果对青霉素过敏,可选用头孢菌素类等其他合适的抗生素。抗生素的使用要遵循足量、足疗程的原则,以彻底清除病原体,防止病情反复或转为慢性。例如,一般疗程至少为10天左右,但具体要根据患儿的恢复情况等由医生判断调整。
(二)抗病毒治疗
如果是病毒感染为主或合并病毒感染的情况,一般不需要常规使用抗病毒药物,但对于一些特殊的病毒感染相关情况,可能会根据病情使用特定的抗病毒药物,不过总体而言,针对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抗病毒治疗不是主要的常规治疗手段,主要还是以针对细菌感染的治疗为主。
三、对症治疗
(一)退热
当患儿体温超过38.5℃且有不适症状时,可采用物理降温与药物降温相结合的方式。物理降温可选用温水擦浴,擦浴部位为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达到降温目的;药物降温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等适合小儿使用的退热药物。但要注意药物的使用禁忌,比如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儿要谨慎使用,同时要根据患儿年龄、体重等合理掌握药物剂量,低龄儿童使用退热药物需格外谨慎,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二)缓解咽痛
可以使用一些具有清咽利喉作用的含片等,但要注意选择适合小儿的剂型,避免发生呛咳等危险。另外,也可以让患儿多喝温凉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减轻吞咽时的咽痛症状。
四、特殊情况处理及温馨提示
(一)特殊人群
对于婴幼儿,由于其机体各器官功能发育尚未完善,在治疗过程中要更加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体温、精神状态等,一旦病情有变化要及时就医。对于有基础疾病的小儿,如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哮喘等疾病的患儿,在使用药物时要更加谨慎,避免使用可能会加重基础疾病的药物,同时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因为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化脓性扁桃体炎的治疗及预后。
(二)预防复发
在患儿病情恢复后,要注意增强小儿的体质,让小儿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增强机体免疫力;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呼吸道感染的机会;注意小儿的个人卫生,勤洗手等。如果小儿反复发生化脓性扁桃体炎,在合适的时机,医生可能会根据情况评估是否需要进行扁桃体切除术等进一步的治疗措施,但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