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疖肿
疖肿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脓性毛囊和毛囊周围感染,有其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及预防护理等方面情况。病因包括细菌感染、个体因素;临床表现有局部和全身表现;诊断依据典型表现,需与痈等鉴别;预防要注意个人卫生、增强免疫力等,护理包括局部护理及特殊人群护理。
一、疖肿的定义
疖肿是一种急性化脓性毛囊和毛囊周围的感染,通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它开始表现为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热、痛的小结节,随后结节逐渐肿大,数天后中央变软,有白色脓栓,脓栓脱落破溃后,脓液排出,炎症逐渐消退而愈合。
二、疖肿的病因
1.细菌感染: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皮肤擦伤、糜烂等情况有利于细菌侵入毛囊及周围组织引发感染。例如,当皮肤受到轻微外伤后,金黄色葡萄球菌容易趁虚而入,在毛囊处生长繁殖,导致疖肿形成。
2.个体因素
年龄: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但青少年由于皮脂腺分泌旺盛等因素相对更易发生疖肿。儿童皮肤较为娇嫩,若不注意皮肤清洁,也容易患疖肿。
生活方式:长期不注意个人卫生,皮肤污垢堆积,容易滋生细菌引发疖肿;另外,长期处于高温环境、多汗等情况,皮肤潮湿,也为细菌繁殖创造了条件。比如,夏季多汗人群若不及时清洁皮肤,就比其他人更易长疖肿。
基础疾病: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由于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更容易受到细菌感染,从而增加患疖肿的风险。同时,这类人群疖肿可能更难愈合,且容易反复发作。
三、疖肿的临床表现
1.局部表现:初期为红、肿、热、痛的小硬结,结节逐渐增大,数日后中央变软,有黄白色脓栓。脓栓破溃后,排出脓液,炎症逐渐消退。
2.全身表现:一般疖肿为局限性感染,若无全身扩散,通常无明显全身症状。但如果疖肿数目较多、感染扩散,可能会出现发热、乏力、头痛等全身症状。比如,多个疖肿同时发生在身体不同部位,且患者出现发热等全身不适时,提示感染可能较为严重。
四、疖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如局部红、肿、热、痛的小结节,中央有脓栓等,一般不难诊断。对于不典型的情况,可能需要结合细菌培养等检查来明确病原菌。
2.鉴别诊断:需与痈、皮脂腺囊肿感染等疾病鉴别。痈一般病变范围较大,感染累及多个毛囊及周围组织,红肿范围更广泛;皮脂腺囊肿感染时,囊肿表面多有皮脂腺开口的小黑点等特征,可与疖肿相鉴别。
五、疖肿的预防与护理
1.预防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洗澡、勤换衣物,尤其是在多汗的夏季或运动后,要及时清洁皮肤。
增强免疫力:均衡饮食,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度运动,以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比如,多吃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食物,像新鲜蔬菜、水果、瘦肉、鱼类等。
避免皮肤损伤:注意保护皮肤,避免皮肤受到擦伤、刺伤等外伤,若有皮肤破损要及时处理,防止细菌侵入。
2.护理
局部护理:早期疖肿可采用热敷等方法,促进炎症消退;切勿自行挤压疖肿,尤其是面部“危险三角区”的疖肿,以免导致感染扩散,引起严重的颅内感染等并发症。
特殊人群护理
儿童:儿童皮肤更娇嫩,家长要特别注意儿童的皮肤清洁,给儿童穿宽松、柔软的衣物,减少对皮肤的摩擦。若儿童患疖肿,要告知儿童不要用手搔抓患处,遵医嘱进行适当的局部处理。
糖尿病患者:这类人群要严格控制血糖,保持皮肤清洁,密切关注疖肿的发展情况,一旦发现疖肿应及时就医,因为其感染可能更难控制,需要更积极的治疗和监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