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动过速的原因及治疗
心动过速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因素导致,生理性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等,病理性因素涉及心脏疾病、全身性疾病等,生理性因素导致的心动过速可通过去除诱因等治疗,病理性因素导致的需针对基础疾病治疗,且不同特殊人群治疗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心动过速的原因
(一)生理性因素
1.年龄与性别影响:儿童新陈代谢较快,相对更容易出现生理性心动过速,而女性在月经周期、妊娠期等特殊时期,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心率,也可能出现生理性心动过速;老年人由于心脏功能逐渐减退,在活动、情绪激动等情况下也可能因身体应激出现生理性心动过速。
2.生活方式因素:剧烈运动时,身体需要更多氧气和能量,心脏会加快跳动以满足需求,从而导致心动过速;大量吸烟、饮酒或饮用含有咖啡因的饮料,如咖啡、浓茶等,其中的尼古丁、酒精、咖啡因等成分可刺激心脏,引起心动过速;情绪激动、紧张、焦虑等强烈情绪变化时,体内会分泌如肾上腺素等激素,影响心脏节律,导致心动过速。
3.病史相关:既往没有心脏基础疾病的健康人,在上述生理性因素影响下出现的心动过速多为生理性。
(二)病理性因素
1.心脏疾病: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或堵塞,心肌供血不足,心脏为维持正常功能可能代偿性加快跳动;心肌病患者心肌结构和功能异常,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易引发心动过速;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心脏结构先天发育异常,也常出现心动过速的情况。
2.全身性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机体代谢亢进,心脏负担加重,导致心率加快;贫血患者血液携氧能力下降,身体各组织器官缺氧,心脏通过加快跳动来增加供血,从而引起心动过速;发热时,体温每升高1℃,心率大约增加10-20次/分钟,这是因为体温升高机体代谢加快,心脏需要更快工作来满足需求。
二、心动过速的治疗
(一)生理性因素导致的心动过速治疗
1.去除诱因:对于因剧烈运动引起的心动过速,休息片刻后通常可自行缓解;避免吸烟、饮酒及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调整情绪,通过深呼吸、冥想等方式放松,缓解紧张焦虑情绪,心率多可恢复正常。
2.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儿童出现生理性心动过速时,要注意让其适度休息,避免过度活动,家长应关注儿童情绪变化,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女性妊娠期出现生理性心动过速,要注意保证充足休息,避免情绪大起大落,若心率持续异常需及时就医评估;老年人出现生理性心动过速,要避免突然的剧烈运动和过度情绪激动,日常活动应量力而行,若频繁出现需排查是否有潜在病理性因素。
(二)病理性因素导致的心动过速治疗
1.针对基础疾病治疗:冠心病患者需进行改善心肌供血等治疗;心肌病患者根据具体类型进行相应的药物或其他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多需通过手术等方式纠正心脏结构异常;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需进行抗甲状腺治疗;贫血患者则要根据贫血类型进行相应的补血、纠正贫血治疗;发热患者需积极退热,针对引起发热的病因进行治疗,随着体温下降,心率多可恢复。
2.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儿童患有心脏疾病或全身性疾病导致的心动过速,治疗时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选择对儿童器官功能影响较小的治疗方式;女性在妊娠期或哺乳期出现病理性心动过速,用药需格外谨慎,要权衡药物对母亲和胎儿/婴儿的影响,尽量选择对胎儿/婴儿影响小的治疗方案;老年人有多种基础疾病,治疗心动过速时要综合考虑其肝肾功能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对老年人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