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如何检查
痛风相关检查包括血液、尿液、关节液和影像学检查。血液检查中血尿酸测定是诊断痛风重要指标,需注意采血时间及影响因素;尿液检查的尿尿酸测定可助判断尿酸排泄情况,要结合多因素分析;关节液检查发现白细胞内双折光针形尿酸盐结晶是金标准,穿刺要无菌操作;影像学检查中X线早期敏感性低,CT更敏感但有辐射,MRI对早期诊断有优势但费用高。
一、血液检查
1.血尿酸测定:血尿酸水平是诊断痛风的重要指标之一。正常男性血尿酸值约为150~416μmol/L,女性约为89~357μmol/L,血尿酸升高对痛风的诊断有重要提示作用,但需注意采血时间,一般建议在无痛风急性发作期采血,且采血前避免大量饮酒、食用高嘌呤食物等影响血尿酸水平的因素,因为这些因素可能导致血尿酸暂时性升高,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对于有长期高嘌呤饮食史、有痛风家族史的人群,更应重视血尿酸检测结果的分析。
二、尿液检查
1.尿尿酸测定:通过检测尿液中尿酸的含量,可以帮助判断尿酸的排泄情况。痛风患者可能存在尿酸排泄减少的情况,尿尿酸测定有助于区分痛风是尿酸生成过多型还是排泄减少型。一般来说,24小时尿尿酸排泄量正常范围是1.5~3.5mmol,若24小时尿尿酸排泄量低于1.5mmol提示尿酸排泄减少,高于3.5mmol提示尿酸生成过多,在分析尿尿酸结果时要结合患者的饮食、药物等因素,比如服用利尿剂等药物可能会影响尿尿酸的排泄量,对于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尿尿酸的检测结果也会受到肾功能的影响,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判断。
三、关节液检查
1.关节穿刺液检查:当怀疑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时,可进行关节穿刺抽取关节液进行检查。在光学显微镜下,可发现白细胞内有双折光的针形尿酸盐结晶,这是痛风诊断的金标准之一。进行关节穿刺时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引起关节感染等并发症,对于老年患者或合并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更要注意操作后的护理,防止出现感染等不良后果。穿刺抽取的关节液要及时送检,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对于关节疼痛剧烈、肿胀明显的患者,及时进行关节液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指导后续治疗。
四、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早期痛风患者X线检查可能无明显异常,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关节软骨下骨质缺损,呈穿凿样、虫蚀样透亮缺损,多见于第一跖趾关节等部位。X线检查可以帮助观察关节骨质的破坏情况,但对于早期痛风的敏感性相对较低,对于有长期痛风病史、关节已有明显症状的患者,X线检查有助于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病变范围,在检查过程中要注意防护,尤其是对于儿童患者,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辐射暴露。
2.CT检查:CT检查对于发现早期痛风患者的关节病变可能比X线更敏感,能够更清晰地显示关节骨质的细微破坏等情况。对于一些X线检查难以明确诊断的患者,CT检查可以提供更详细的影像学信息,但CT检查有一定的辐射剂量,在使用时要权衡利弊,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要谨慎选择,儿童患者进行CT检查时更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尽量采用对儿童辐射影响较小的检查参数。
3.磁共振成像(MRI)检查:MRI检查在痛风性关节炎的早期诊断中具有一定优势,能够更早地发现关节软组织的炎症等病变。它可以显示关节滑膜增厚、关节腔积液等情况,但相对来说费用较高,一般在其他检查难以明确诊断时才会考虑进行MRI检查,对于小儿患者,进行MRI检查时要注意安抚患儿情绪,确保检查顺利进行,同时要关注检查过程中患儿的身体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