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感冒和风寒感冒的区别
感冒分为病毒性感冒和风寒感冒,病因机制上病毒性感冒由病毒引起、有季节性,风寒感冒因劳累受凉致风寒之邪侵袭卫表;症状表现上病毒性感冒症状多样、流感型全身症状重,风寒感冒恶寒重发热轻等;诊断鉴别上病毒性感冒靠流行病学等及实验室检查,风寒感冒靠中医辨证;治疗原则上病毒性感冒对症和抗病毒,风寒感冒辛温解表;特殊人群中儿童、老年人、孕妇感冒各有注意事项。
一、病因机制方面
病毒性感冒:由病毒引起,常见的有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等。病毒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或接触传播等途径侵入人体呼吸道,在呼吸道黏膜细胞内大量繁殖,引发炎症反应。不同病毒的感染具有一定的季节性,例如流感病毒感染常好发于冬春季节等。
风寒感冒:多因人体劳累过度后吹风受凉,风寒之邪侵袭肌表所致,一般在劳累、着凉等诱因下发病,没有明确的病原体感染的微生物学依据,更多是基于中医理论对病因的认识,认为是外界风寒邪气侵袭人体卫表引起卫气功能失调。
二、症状表现方面
病毒性感冒:症状多样,普通病毒性感冒初期可能有咽部不适,随后出现打喷嚏、鼻塞、流涕等卡他症状,也可伴有咳嗽,部分患者有低热或中度发热,一般全身症状相对风寒感冒稍重些,如乏力、头痛等较为常见;流感病毒引起的感冒则全身症状更明显,常突发高热(体温可高达39-40℃)、全身酸痛、乏力等症状突出,呼吸道卡他症状相对较轻。
风寒感冒:主要以恶寒重、发热轻为特点,患者怕冷明显,轻度发热或无发热,流清涕,鼻塞,咳嗽,咳痰清稀色白,常伴有头痛、身痛等表现,一般全身症状相对局限在表证相关表现,发热程度多为低热或无明显高热。
三、诊断鉴别方面
病毒性感冒:主要依靠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可见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升高;病毒核酸检测、病毒抗原检测等可明确具体感染的病毒类型。例如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方法检测呼吸道标本中的病毒核酸来确诊。
风寒感冒:主要依据中医的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如恶寒重、流清涕、舌苔薄白等表现,结合发病诱因等综合判断,没有特异性的实验室检查指标来确诊,是基于中医理论体系的辨证范畴。
四、治疗原则方面
病毒性感冒:以对症治疗和抗病毒治疗为主。对症治疗根据患者具体症状用药,如退热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等;止咳祛痰可使用右美沙芬、氨溴索等。抗病毒治疗对于流感病毒感染可早期使用奥司他韦等抗病毒药物,但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患者病情等合理应用。
风寒感冒:以辛温解表为主要治疗原则,通过中药方剂如荆防败毒散等发汗解表,缓解症状。在生活护理方面,需注意保暖,多喝热水等。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病毒性感冒时需密切观察体温变化等,因儿童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高热时易出现惊厥等情况,应及时采取适当的退热等对症措施;风寒感冒时同样要注意保暖,儿童用药需谨慎,优先选择儿童适用的相对温和的缓解症状的方法,如物理降温等辅助措施。
老年人:病毒性感冒时老年人免疫力相对低下,易并发肺炎等严重并发症,需加强病情监测;风寒感冒时老年人感受风寒后恢复相对较慢,要注意保暖,避免再次受寒,在治疗用药等方面需考虑老年人肝肾功能等情况,谨慎选择药物。
孕妇:病毒性感冒时用药需格外谨慎,很多抗病毒药物可能对胎儿有影响,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相对安全的对症治疗药物;风寒感冒时要注意避免自行滥用药物,可通过适当休息、保暖等方式缓解症状,必要时在中医医生指导下进行安全的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