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疾跟肠炎有什么区别
痢疾与肠炎在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原则上均有不同。痢疾由痢疾杆菌引起,经粪-口传播,有腹痛、腹泻等症状,粪便及血常规有相应表现,治疗需抗感染与补液;肠炎病因多样,表现为腹痛、腹泻等,实验室检查依类型而异,治疗分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不同年龄患者各有特点。
一、病因方面
1.痢疾:由痢疾杆菌引起,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比如食用被痢疾杆菌污染的食物或水等。不同年龄段人群都可能感染痢疾,但儿童和青壮年相对更易因不注意卫生等因素感染,生活中不良的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不洗手等,会增加感染风险。
2.肠炎:病因多样,包括感染性因素(如病毒、细菌、寄生虫等感染)、非感染性因素(如饮食不当,食用过多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或摄入被毒素污染的食物;药物刺激,某些药物可能损伤肠道黏膜;自身免疫性因素,如自身免疫性肠炎等)。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发病风险不同,比如饮食不规律、经常暴饮暴食的人群患肠炎风险相对较高,有基础疾病长期服用某些药物的人群也可能因药物副作用引发肠炎。
二、临床表现方面
1.痢疾:主要症状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还可能伴有里急后重(总有排便不尽的感觉)、发热等。发热多为中度或高热,腹泻频繁,每天可达十余次甚至数十次,粪便性状主要是黏液脓血便,腹痛多为左下腹疼痛。不同年龄患者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患者可能因腹泻频繁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表现出精神萎靡、尿量减少等症状。
2.肠炎:临床表现多样,主要有腹痛、腹泻,腹泻次数因病因不同而异,可为稀便、水样便等,一般无脓血便(但感染性肠炎严重时也可能出现黏液便等),部分患者可能伴有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腹痛部位不固定,可为脐周疼痛等。不同年龄人群表现有别,老年人患肠炎时可能因机体反应相对较弱,发热等症状不典型,而儿童肠炎可能因肠道功能特点,腹泻后更容易出现脱水等情况。
三、实验室检查方面
1.痢疾:粪便常规检查可见大量白细胞、红细胞和巨噬细胞,粪便培养可分离出痢疾杆菌。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不同年龄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可能受机体免疫等因素影响,儿童患者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白细胞计数变化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但仍可通过粪便培养等明确痢疾杆菌感染。
2.肠炎:粪便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若为感染性肠炎,根据感染病原体不同,粪便中可能检测到相应的病原体或其抗原等;非感染性肠炎粪便常规多无特异病原体。血常规检查若为感染性肠炎,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可能升高,自身免疫性肠炎等非感染性肠炎血常规可能无明显感染相关异常。不同年龄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需结合具体病情综合判断,比如新生儿肠炎,实验室检查结果的解读需要考虑其生理特点与成人的差异。
四、治疗原则方面
1.痢疾:需要进行抗感染治疗,选用敏感的抗生素,如喹诺酮类等(儿童一般不首选喹诺酮类,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抗生素)。同时要注意补液,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等。不同年龄患者在抗感染药物选择上有严格限制,儿童用药需充分考虑其年龄、体重等因素,选择儿童适用的抗生素剂型和剂量范围。
2.肠炎:感染性肠炎需根据病原体进行相应抗感染治疗;非感染性肠炎主要是去除病因,如调整饮食,停用相关刺激药物等,必要时给予对症治疗,如止泻等。对于不同年龄患者,治疗时需特别关注,例如婴幼儿肠炎,在补液时要严格控制补液速度和量,避免出现心功能不全等情况,饮食调整要根据患儿年龄给予合适的易消化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