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飞蚊症是怎么回事
飞蚊症是常见眼科现象,表现为眼前有飘动小黑影及可能伴闪光感。成因包括玻璃体液化、玻璃体后脱离、眼部其他疾病;分为生理性(飞蚊少、影响小,定期观察)和病理性(飞蚊突增伴视力下降等,针对原发疾病治疗);诊断通过眼科常规检查和眼部B超;处理上生理性无需特殊治疗但要合理用眼,病理性针对原发疾病,老年人和近视人群有各自注意事项。
一、飞蚊症的成因
1.玻璃体液化:随着年龄增长,玻璃体逐渐发生液化,原本呈凝胶状的玻璃体变得稀薄,出现部分浓缩聚集的情况,从而导致飞蚊症。一般来说,40岁以上人群玻璃体液化的发生率会明显增加。例如,相关研究表明,随着年龄从20岁开始增长,玻璃体液化的概率逐步上升,到60岁时,大部分人的玻璃体都已出现明显液化。
2.玻璃体后脱离:玻璃体液化进一步发展可能引发玻璃体后脱离,即玻璃体后皮质从视网膜内表面分离。在这个过程中,玻璃体的牵拉可能导致视网膜血管破裂出血,血液进入玻璃体腔就会形成飞蚊症。玻璃体后脱离在近视人群以及老年人中更为常见,高度近视患者发生玻璃体后脱离的时间通常比普通人群更早,概率也更高。
3.眼部其他疾病:一些眼部疾病也会导致飞蚊症,比如葡萄膜炎,炎症会使炎性细胞进入玻璃体腔;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等疾病,也可能引起玻璃体出现混浊物而产生飞蚊症表现。葡萄膜炎患者中,约有一定比例会出现飞蚊症相关症状,而视网膜裂孔的发生与近视、眼部外伤等因素有关,高度近视患者视网膜裂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视力人群。
二、飞蚊症的分类
1.生理性飞蚊症:多是由于年龄增长、玻璃体液化等生理性因素引起,其特点是飞蚊数量较少,对视力影响不大,通常不会突然增多。常见于中老年人以及近视度数较高的人群,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定期观察即可。
2.病理性飞蚊症:由眼部疾病等病理性因素导致,飞蚊数量会突然增多,或者伴有视力下降、闪光感等症状。例如视网膜脱离时,除了飞蚊症,还会有视野缺损、视力急剧下降等表现;葡萄膜炎引起的病理性飞蚊症,往往还伴有眼睛疼痛、发红等症状。
三、飞蚊症的诊断与检查
1.眼科常规检查:医生会首先进行视力检查,了解视力下降情况。然后进行散瞳眼底检查,通过散瞳可以更清晰地观察眼底情况,查看是否存在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出血等病变。
2.眼部B超检查:对于一些难以通过眼底检查清晰观察的情况,眼部B超可以辅助诊断。它能够发现玻璃体混浊的程度以及是否存在视网膜脱离等情况,比如在玻璃体后脱离的诊断中,眼部B超可以明确玻璃体后皮质与视网膜的分离情况。
四、飞蚊症的处理与注意事项
1.生理性飞蚊症的处理:一般无需特殊治疗,患者要注意合理用眼,避免长时间连续用眼,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对于近视人群,要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关注近视度数变化以及眼底情况。
2.病理性飞蚊症的处理:需要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如果是葡萄膜炎引起,可能需要使用抗炎药物;如果是视网膜裂孔,可能需要进行激光封闭等治疗;对于视网膜脱离,则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3.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老年人出现飞蚊症时要更加重视,因为随着年龄增长,眼部疾病的发生风险增加,要定期进行眼部检查,一旦发现飞蚊症突然增多或伴有其他眼部不适,要及时就医。
近视人群:高度近视患者是飞蚊症的高发人群,要避免剧烈运动,如跳水、打篮球等,因为剧烈运动可能增加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同时要定期进行眼底检查,一般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眼底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视网膜病变并及时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