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如何治疗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一般治疗需调整饮食,规律进食,减少刺激性食物摄入,增加蔬果,避免特定饮品,同时改善生活方式,戒烟、规律作息、适当运动。药物治疗方面,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需联合用药根除;胃酸过多者用抑酸剂;还可用胃黏膜保护剂及促胃肠动力药改善相应症状。特殊人群中,老年人要监测药物不良反应,饮食注重易消化;儿童优先非药物治疗,用药选适用剂型和种类;孕妇用药谨慎,先靠饮食和生活方式调整,必要时遵医嘱选安全药物;有其他基础疾病患者要考虑药物相互作用,告知医生全部病史。
一、一般治疗
1.饮食调整:规律进食,避免过饥过饱。减少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摄入,这些食物可能刺激胃黏膜,加重炎症。例如辣椒、油炸食品等。增加蔬菜水果摄入,保证营养均衡,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有助于维持胃黏膜健康。同时,避免饮用浓茶、咖啡、酒精等饮品,它们会损伤胃黏膜。
2.生活方式改善:戒烟,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影响胃黏膜血液循环,降低胃黏膜的防御功能。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长期熬夜会打乱人体生物钟,影响胃部正常的消化和修复功能。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有助于改善胃部血液循环和消化功能。但要避免在饱餐后立即剧烈运动。
二、药物治疗
1.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如果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检测出幽门螺杆菌感染,通常需进行根除治疗。常用的治疗方案为质子泵抑制剂、铋剂和抗生素联合使用,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奥美拉唑、枸橼酸铋钾等。
2.抑酸剂:对于有胃酸分泌过多症状,如反酸、烧心的患者,可使用抑酸剂。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能有效抑制胃酸分泌,作用强且持久。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也可减少胃酸分泌,适用于症状较轻的患者。
3.胃黏膜保护剂:可增强胃黏膜的防御功能,促进黏膜修复。如铝碳酸镁,能中和胃酸,吸附胆汁,保护胃黏膜;硫糖铝可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胃酸、胃蛋白酶对黏膜的侵袭。
4.促胃肠动力药:当患者伴有腹胀、早饱等消化不良症状时,可使用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能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不良症状。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减弱。在使用药物治疗时,应密切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因为老年人可能对药物更为敏感。例如使用抗生素根除幽门螺杆菌时,要关注是否出现肠道菌群失调等不良反应。同时,老年人的饮食调整应更注重易消化,因为其消化功能相对较弱。
2.儿童:儿童的胃黏膜相对娇嫩,治疗时应尽量优先选择非药物治疗方法。如需使用药物,要严格选择儿童适用剂型和药物种类,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例如,一些抗生素可能影响儿童骨骼发育,应谨慎使用。同时,家长要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如定时进餐,避免挑食、偏食。
3.孕妇:孕妇用药需谨慎,许多药物可能对胎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对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应首先通过饮食和生活方式调整来缓解症状。如需使用药物,必须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选择对胎儿相对安全的药物,如铝碳酸镁相对较为安全,但也需遵医嘱使用。孕妇应避免自行用药,以免对胎儿造成危害。
4.有其他基础疾病患者:如患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在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时,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一些心血管药物可能与治疗胃炎的药物相互影响疗效或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患者应告知医生自己的全部病史,以便医生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