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中耳炎耳朵会聋吗
中耳炎分为急性和慢性,及时规范治疗的中耳炎患者不一定会聋,延误治疗等可能引发耳聋。急性中耳炎可致传导性耳聋,机制包括中耳腔积液影响声音传导及化脓性炎症破坏鼓膜等结构;慢性中耳炎可致混合性或感音神经性耳聋,长期炎症刺激等致中耳传导结构病变及累及内耳。儿童患中耳炎概率高,不及时治易致听力损失;成人有基础疾病易病情迁延致聋;长期吸烟及常处噪声环境的人群患中耳炎后更易耳聋,需重视中耳炎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不同人群采取相应预防治疗措施降低并发症风险。
一、中耳炎引发耳聋的机制
1.急性中耳炎导致传导性耳聋
急性中耳炎时,中耳腔会产生积液,影响声音的传导。声音是通过外耳道传入,经过鼓膜振动,再通过听小骨的传导传入内耳的。当中耳腔积液时,鼓膜的振动受限,听小骨的传导功能也受到影响,从而导致传导性耳聋。例如,有研究表明,约30%-50%的急性中耳炎患儿会出现短暂的传导性听力下降,但多数在炎症控制后听力可恢复。不过,如果积液持续时间较长,就可能导致不可逆的听力损伤。
另外,急性中耳炎如果引发化脓性炎症,炎症破坏鼓膜甚至听小骨等结构,也会影响声音传导。比如,严重的鼓膜穿孔会使鼓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进而影响声音的传递。
2.慢性中耳炎导致混合性或感音神经性耳聋
混合性耳聋:慢性中耳炎长期不愈,中耳腔反复炎症刺激,既存在中耳传导结构的病变,如听小骨粘连、破坏等,又可能累及内耳。当病变同时影响中耳传导和内耳功能时,就会出现混合性耳聋。例如,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中耳黏膜长期充血、水肿,听小骨可能发生粘连,同时炎症可能波及内耳,影响内耳毛细胞等结构的功能。
感音神经性耳聋:部分慢性中耳炎患者,炎症可侵犯内耳,导致内耳的螺旋器、听神经等受损,引起感音神经性耳聋。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听力损失往往较为严重。
二、不同人群中耳炎致聋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1.儿童人群
儿童的咽鼓管相对短、宽、直,细菌等更容易侵入中耳,儿童患中耳炎的概率较高。儿童中耳炎如果不及时治疗,更容易导致听力损失。例如,婴幼儿期的中耳炎,如果未能及时控制炎症,可能会影响其语言发育等。因为儿童在语言发育关键期,听力受损会影响其对语言的感知和学习。所以对于儿童中耳炎,要高度重视,一旦发现儿童有耳痛、发热、哭闹不安、抓耳等表现,应及时就医,早期治疗可以大大降低耳聋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2.成人人群
成人中耳炎如果是急性发病,如感冒后出现的急性中耳炎,及时治疗大多预后较好。但如果成人本身有一些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患中耳炎后更容易出现病情迁延不愈,进而增加耳聋的风险。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机体抵抗力下降,中耳炎的炎症不容易控制,炎症持续时间长就更易破坏中耳及内耳结构。所以成人中耳炎患者如果合并有基础疾病,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同时规范治疗中耳炎。
3.特殊生活方式人群
长期吸烟的人群,吸烟产生的烟雾会刺激呼吸道和中耳黏膜,增加中耳炎的发病风险。而且吸烟会影响内耳的血液循环,本身就不利于耳部健康。如果长期吸烟的人患了中耳炎,相对更容易出现听力下降等情况。所以这类人群要尽量戒烟,同时积极治疗中耳炎。另外,经常处于噪声环境中的人群,患中耳炎后,噪声可能会加重耳部的损伤,增加耳聋的可能性。所以这类人群在治疗中耳炎的同时,要注意远离噪声环境。
总之,中耳炎不一定会导致耳聋,但需要重视中耳炎的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不同人群要根据自身特点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以最大程度降低中耳炎引发耳聋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