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结肠炎的症状
慢性结肠炎症状多样,消化系统症状有腹泻(程度轻重不一,粪便可含黏液、脓血等,与肠道蠕动加快、吸收紊乱有关)、腹痛(多为左下腹或下腹隐痛、胀痛,排便前加重、后缓解,精神紧张等可加重)、腹胀(进食后加重,因肠道蠕动减慢致气体和食物残渣积聚);全身症状包括消瘦(因营养吸收不良,病程长更明显,影响不同人群)、乏力(机体消耗增加、吸收不良等致,影响生活工作);其他症状有里急后重(排便不尽感,炎症刺激直肠黏膜致)、发热(部分低热、少数高热,肠道炎症严重时全身炎症反应致)。
一、消化系统症状
1.腹泻
是慢性结肠炎常见的症状之一。腹泻程度轻重不一,轻者每日排便3-4次,重者可多达每日10余次。粪便性状多为糊状,可含有黏液、脓血等。例如,部分患者的粪便中可见明显的黏液,严重时会出现脓血便,这是由于炎症导致结肠黏膜受损,出现糜烂、溃疡,从而引起黏液分泌增加和出血。腹泻的发生与结肠黏膜的炎症刺激,导致肠道蠕动加快、吸收功能紊乱有关。不同年龄的患者,腹泻特点可能有所不同,儿童患者由于肠道功能相对较弱,腹泻可能会对其生长发育产生一定影响,需要特别关注水分和电解质的补充;成年患者则可能因腹泻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2.腹痛
多为隐痛或胀痛,疼痛部位多在左下腹或下腹。疼痛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般在排便前疼痛加重,排便后可缓解。这是因为排便前肠道蠕动增强,炎症部位受到刺激,导致疼痛;排便后肠道蠕动暂时缓解,疼痛随之减轻。腹痛的程度和性质个体差异较大,一些患者可能仅感觉腹部不适,而另一些患者腹痛较为明显。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等可能会加重腹痛症状,因为精神因素会影响植物神经功能,进而影响肠道的蠕动和感觉。
3.腹胀
患者常自觉腹部胀满不适,尤其是在进食后腹胀症状可能会加重。这是由于肠道炎症导致肠道蠕动减慢,气体和食物残渣在肠道内积聚,从而引起腹胀。例如,进食较多产气食物或不易消化的食物后,腹胀会更为明显。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患有糖尿病的慢性结肠炎患者,由于自主神经病变可能会加重肠道蠕动减慢的情况,进而使腹胀症状更易出现且更难缓解。
二、全身症状
1.消瘦
由于肠道长期炎症,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患者可能会出现体重下降、消瘦的情况。尤其是病程较长的患者,营养吸收障碍更为明显。儿童患者若长期消瘦,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导致身高、体重增长缓慢等问题;成年患者消瘦可能会影响身体健康,降低机体免疫力,增加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2.乏力
患者常感到全身疲倦、乏力,活动耐力下降。这与慢性炎症导致的机体消耗增加、营养物质吸收不良以及身体处于应激状态等因素有关。长期乏力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效率,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对于老年慢性结肠炎患者,乏力可能会增加其跌倒等意外事件的发生风险,需要家属加强护理。
三、其他症状
1.里急后重
患者有排便不尽感,总是感觉排便后还想再次排便,但实际排便量不多。这是因为炎症刺激直肠黏膜,导致直肠感受器敏感性增高,即使肠道内粪便不多,也会产生频繁的便意。里急后重症状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困扰,尤其是在公共场合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交和生活。
2.发热
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低热,体温一般在37.5-38℃左右,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高热。发热是机体对炎症的一种免疫反应,当肠道炎症较为严重时,会引起全身炎症反应,导致体温升高。儿童患者对发热的耐受性相对较差,低热也可能会影响其精神状态和食欲;老年患者发热可能提示炎症较为严重,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