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疗荨麻疹
荨麻疹的应对包括避免诱因,如明确并避开食物、药物、感染、吸入物、物理因素等诱因;药物治疗有抗组胺药物(一线,注意不同特点及人群差异)、糖皮质激素(重症时短期用,防副作用)、免疫抑制剂(慢性顽固无效时用,防严重不良反应)、中医中药(需专业医师指导);特殊人群中儿童要谨慎选药、观察反应和心理安抚,老年要考虑药物与基础病相互作用及监测肝肾功能,妊娠期优先非药物治疗,必须用药选相对安全的并密切监测胎儿
一、避免诱因
荨麻疹的发生往往与某些诱因相关,例如食物(如鱼虾、坚果等)、药物(如青霉素等)、感染(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吸入物(花粉、尘螨等)、物理因素(摩擦、压力、日光等)。患者应尽量明确并避免这些诱因,比如仔细回忆近期饮食、用药情况,远离已知的过敏原环境等,这有助于减少荨麻疹的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对于儿童患者,家长需更加留意其日常接触的物品、进食的食物等,因为儿童免疫系统尚不完善,更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引发荨麻疹。
二、药物治疗
抗组胺药物:是治疗荨麻疹的一线药物,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这类药物通过拮抗组胺受体,减轻组胺引起的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等反应,从而缓解风团、瘙痒等症状。不同抗组胺药物有其特点,部分可能有嗜睡等副作用,对于从事驾驶、高空作业等工作的人群需谨慎选择;儿童患者使用抗组胺药物时需根据年龄和体重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剂型和剂量,且要关注药物可能带来的影响。
糖皮质激素:在病情严重、常规治疗无效时可考虑使用,如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抗过敏作用,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带来较多副作用,如骨质疏松、血糖升高、感染风险增加等,所以一般不轻易使用,仅在必要时短期应用。对于特殊人群,如患有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的患者使用时需更加谨慎评估利弊。
三、其他治疗方法
免疫抑制剂:对于慢性顽固性荨麻疹,在其他治疗无效时可考虑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等。但免疫抑制剂有较多潜在的严重不良反应,如感染、肿瘤发生风险增加等,使用时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监测相关指标。
中医中药:一些中药方剂或中成药在荨麻疹治疗中也有一定作用,例如部分清热祛风的中药可能对风邪犯表等证型的荨麻疹有一定疗效,但需在专业中医医师的指导下使用,且要遵循循证医学相关研究依据来合理应用,同时需注意中药可能存在的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荨麻疹的治疗需特别谨慎,首先在药物选择上要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有不良影响的药物,尽量选择安全性较高的抗组胺药物,且要严格按照儿童的体重、年龄等计算用药剂量。同时要注意观察儿童用药后的反应,如是否有嗜睡、皮疹加重等情况。另外,要关注儿童的心理状态,荨麻疹可能会引起儿童的不适和焦虑,家长需给予心理安抚。
老年患者:老年荨麻疹患者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在治疗时要考虑药物与基础疾病用药的相互作用。例如老年患者可能同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使用抗组胺药物或糖皮质激素等可能会对这些基础疾病产生影响。在选择药物时要权衡利弊,尽量选择对基础疾病影响较小的药物,并且要密切监测老年患者的肝肾功能等,因为老年患者肝肾功能有所减退,药物代谢和排泄可能会受到影响。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荨麻疹的治疗需非常谨慎,因为很多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首先应优先采用非药物治疗方法,如寻找并避免诱因等。如果必须使用药物,需选择对胎儿相对安全的药物,如某些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在妊娠期使用相对较为谨慎评估后可考虑使用,但仍需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密切监测胎儿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