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的胃病有哪些
胃溃疡是胃黏膜被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形成的慢性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是病因,有相应症状;胃癌是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多种因素可致,有不同症状表现;胃穿孔是胃壁全层破裂致急腹症,胃溃疡等是病因,有特定症状;胃出血是胃黏膜受损血管破裂出血,多种病因可致,有相应症状表现;胃息肉是胃黏膜表面赘生物,与炎症等因素有关,多数无症状,部分有相关症状。
一、胃溃疡
1.定义与成因
胃溃疡是胃黏膜被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而形成的慢性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主要病因之一,约70%-90%的胃溃疡患者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另外,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胃酸分泌过多等也可引发。不同年龄人群均可患病,生活不规律、精神压力大等因素会增加患病风险,男性相对女性可能有更高的患病几率,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病史或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病史的人群属于高危人群。
2.症状表现
主要症状为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痛,疼痛多在餐后1小时左右出现,经1-2小时后缓解,之后可能在下次进餐后再发;还可能伴有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呕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表现。
二、胃癌
1.定义与成因
胃癌是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其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幽门螺杆菌感染是重要危险因素,约半数胃癌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此外,遗传因素、长期食用腌制、烟熏、油煎食物等不良饮食习惯、胃部慢性疾病(如胃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等)也是重要诱因。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中老年人群相对高发,有胃癌家族史者、长期患有胃部慢性疾病者等属于高危人群,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2.症状表现
早期症状多不明显,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上腹部疼痛、食欲不振、消瘦、乏力、呕血、黑便等症状,晚期还可能出现腹部肿块、贫血、恶病质等表现。
三、胃穿孔
1.定义与成因
胃穿孔是胃溃疡或外伤等原因导致胃壁全层破裂,胃内容物进入腹腔引起严重腹膜炎的急腹症。胃溃疡是最常见的病因,因溃疡不断加深,穿透肌层、浆膜层最终导致穿孔;此外,胃部外伤、剧烈呕吐等也可引发。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生,有胃溃疡病史、腹部外伤史的人群易患,男性相对更易因一些工作等因素导致腹部外伤而出现胃穿孔。
2.症状表现
突发剧烈腹痛,疼痛呈刀割样或烧灼样,迅速波及全腹;还可伴有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休克表现。
四、胃出血
1.定义与成因
胃出血是指胃黏膜受损导致血管破裂出血。常见病因有胃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等。胃溃疡患者溃疡面侵蚀血管可引起出血;肝硬化导致门静脉高压时可引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长期大量饮酒、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可引起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导致胃出血。各年龄段均可发病,有相关基础疾病病史者、长期不良生活习惯人群易患,有肝硬化病史者更易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情况。
2.症状表现
轻者可表现为黑便,重者可出现呕血、头晕、心慌、乏力等症状,严重出血时可出现休克症状,如血压下降、心率加快、面色苍白等。
五、胃息肉
1.定义与成因
胃息肉是胃黏膜表面突出的赘生物。增生性息肉主要与炎症刺激有关,幽门螺杆菌感染、胆汁反流等炎症因素可刺激胃黏膜增生形成息肉;腺瘤性息肉有一定恶变倾向,其发生可能与遗传因素、长期胃部慢性炎症等有关。各年龄段均可发病,有胃部慢性炎症病史者易患,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
2.症状表现
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上腹部不适、隐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若息肉较大或发生溃疡出血等情况,可能出现呕血、黑便等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