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的症状表现
慢性胃炎有多种常见症状表现,包括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疼痛无明显规律且可能因不良生活方式加重;有消化不良症状,如食欲不振、早饱、腹胀;有嗳气现象,因胃内气体增多经食管排出所致;有反酸症状,因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受影响致胃内酸性内容物反流;有恶心呕吐,由胃部炎症刺激胃黏膜致胃蠕动异常引起;部分患者还伴有乏力、消瘦等全身症状,且不同人群表现可能因自身特点有差异。
一、常见症状表现
(一)上腹部不适或疼痛
慢性胃炎患者常出现上腹部隐痛、胀痛等不适,疼痛程度不一,有的较为轻微,仅表现为饱胀感,有的则相对明显。其疼痛无明显规律性,可能在进食后加重或缓解不明显,不同患者感受存在差异。例如部分女性患者可能因激素等因素影响,疼痛表现可能与男性略有不同,但本质是胃部黏膜受炎症刺激导致的感觉异常。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如熬夜、暴饮暴食等可能使胃部负担加重,进而加重上腹部不适症状。有慢性胃炎病史的患者,若不注意饮食等,疼痛可能反复出现。
(二)消化不良症状
1.食欲不振:患者可能出现食欲下降,对食物缺乏兴趣,进食量减少。这是因为胃部炎症影响了胃的正常消化功能,胃排空延迟等导致患者没有饥饿感。年龄较小的儿童若患慢性胃炎,可能表现为拒食、食量明显低于同龄正常儿童,而老年人由于消化功能本身相对较弱,加上胃部炎症,食欲不振情况可能更为突出。
2.早饱:进食少量食物后就感觉饱腹感,即使未进食太多也很快有饱胀感,影响进一步进食。比如吃半碗饭就觉得肚子很饱,无法再继续进食。这与胃的蠕动功能受炎症影响有关,胃蠕动减慢,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延长,导致患者过早产生饱胀感。
3.腹胀:上腹部出现胀满不适的感觉,可能持续存在或在进食后加重。胃部炎症使得胃的消化和排空功能紊乱,气体在胃内积聚或食物消化过程产生气体不能正常排出,从而引起腹胀。一些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患者,腹胀可能更为明显,因为运动减少会影响胃肠蠕动,加重腹胀症状。
(三)嗳气
患者会出现频繁嗳气现象,即胃内气体经食管排出体外。这是由于胃内气体增多,通过食管排出所致。例如有的患者会不断打嗝,呼出带有气味的气体。慢性胃炎导致胃的消化功能失调,产生较多气体,就容易引发嗳气。在不同年龄人群中,嗳气表现可能相似,但儿童由于表达能力有限,可能更多通过身体不适的表现来体现,如哭闹、烦躁等。
(四)反酸
胃内酸性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烧心、反酸等症状。患者会感觉胸骨后有灼热感,同时口腔中有酸味。这是因为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受炎症影响,不能很好地阻止胃内容物反流。长期吸烟、饮酒的患者,可能会加重食管下括约肌的损伤,使反酸症状更易出现。老年人由于食管下括约肌功能本身有所减退,加上慢性胃炎,反酸情况相对常见。
(五)恶心呕吐
部分慢性胃炎患者会出现恶心,严重时可能发生呕吐。恶心是一种上腹部不适并欲呕吐的感觉,呕吐则是胃内容物经食管强力排出体外。这可能是胃部炎症刺激胃黏膜,导致胃蠕动异常,引起恶心呕吐。对于儿童患者,若发生呕吐,需要特别注意补水,防止脱水,因为儿童身体水分调节能力相对较弱。而老年患者若频繁恶心呕吐,可能会导致电解质紊乱等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六)其他症状
部分患者可能伴有乏力、消瘦等全身症状。乏力是因为胃部疾病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身体长期处于营养相对不足的状态;消瘦则是由于进食减少、消化吸收不良等综合因素导致体重逐渐下降。一些患有慢性胃炎且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可能消瘦情况更为复杂,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进行分析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