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息肉是咽喉部位良性病变,常见病因有用声过度(含年龄、生活方式因素)和慢性炎症刺激;临床表现有声嘶、异物感;诊断靠喉镜检查;治疗分保守和手术;预防要合理用声、避免刺激因素。
一、咽喉息肉的定义
咽喉息肉是发生在咽喉部位的一种良性病变,主要是指咽喉部组织异常增生形成的息肉样新生物,多位于声带等部位。
二、咽喉息肉的常见病因
1.用声过度
年龄因素:多见于用声较多的人群,如教师、歌手等。长期过度用声会使声带频繁振动摩擦,导致声带黏膜损伤,引发炎症反应,进而促进息肉形成。例如,教师长时间连续授课,声带得不到充分休息,更容易出现声带息肉。
生活方式:长期吸烟、饮酒的人群,烟草中的尼古丁、酒精等物质会刺激咽喉部黏膜,影响黏膜的正常代谢和修复,增加咽喉息肉的发生风险。
2.慢性炎症刺激
病史因素:患有慢性咽喉炎等疾病的患者,咽喉部黏膜长期处于炎症状态,炎症刺激会使黏膜组织增生,逐渐形成息肉。例如,有长期慢性咽喉炎病史的患者,若炎症未能有效控制,咽喉息肉的发病几率相对较高。
三、咽喉息肉的临床表现
1.声音异常
年龄、性别影响: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的患者可能表现略有差异,但主要表现为声音嘶哑,且随着息肉增大,声音嘶哑会逐渐加重。儿童若患有咽喉息肉,可能表现为说话含糊不清等情况,这是因为息肉影响了声带的正常振动和发声功能。
具体表现:轻者可能只是声音稍有改变,发声易疲劳;重者可能声音几乎完全嘶哑,甚至完全失音。
2.异物感
生活方式相关:患者常感觉咽喉部有异物存在,咳之不出,咽之不下,尤其是在吞咽时较为明显。这种异物感会影响患者的正常吞咽和呼吸,对生活质量产生一定影响。
四、咽喉息肉的诊断方法
1.喉镜检查
检查过程:通过间接喉镜、直接喉镜或纤维喉镜等进行检查,能够直接观察到咽喉部是否存在息肉以及息肉的大小、部位等情况。例如,纤维喉镜检查可以较为清晰地看到声带等部位的细微病变,为准确诊断提供依据。
诊断意义:喉镜检查是诊断咽喉息肉的重要手段,能够直观地发现息肉的形态特征,有助于医生明确病情。
五、咽喉息肉的治疗原则
1.保守治疗
适用情况:对于较小的、症状较轻的咽喉息肉,可先尝试保守治疗。例如,让患者适当休息声带,避免过度用声,同时可进行雾化吸入等治疗,减轻咽喉部炎症,促进局部水肿消退。
注意事项:保守治疗期间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息肉无缩小甚至增大,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对于儿童患者,保守治疗时更要注意避免过度用声对声带发育的影响,同时要关注治疗过程中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2.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当息肉较大、保守治疗无效或影响正常发声、呼吸等功能时,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常见的手术方式有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切除术等。
术后注意:手术后患者需要严格注意声带休息,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康复护理。不同年龄段患者术后护理有所不同,儿童患者术后更要加强护理,防止因不适而过度哭闹导致声带再次损伤。
六、咽喉息肉的预防措施
1.合理用声
年龄与性别考虑: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要注意合理用声。儿童正处于声带发育阶段,更要避免长时间大声哭闹或过度用声;女性在经期等特殊时期,声带相对敏感,也应注意用声适度。
生活方式调整:养成良好的用声习惯,避免长时间连续说话、喊叫等。例如,每次连续说话时间不宜过长,每隔一段时间应适当休息并饮水润喉。
2.避免刺激因素
病史相关:有咽喉疾病病史的人群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远离吸烟、饮酒等刺激因素。保持咽喉部的清洁卫生,预防慢性炎症的发生,从而降低咽喉息肉的发病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