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胰腺炎诊断标准是什么
重症胰腺炎诊断涉及临床特征与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其他评估标准。临床有剧烈腹痛等表现,实验室有淀粉酶等指标异常、CRP升高等,影像学增强CT依分级判断,还有APACHEⅡ评分、Ranson标准等,特殊人群诊断需考虑各自特点。
一、临床特征与实验室检查指标
1.临床特征
重症胰腺炎患者常出现剧烈腹痛,多位于左上腹,可向腰背部放射,呈持续性,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发热,体温可升高至38℃以上。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休克表现,如血压下降、心率增快等,还可能有呼吸困难等多器官功能障碍的相关表现。
2.实验室检查指标
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血清淀粉酶一般在发病后2-12小时开始升高,48小时后开始下降,持续3-5天;血清脂肪酶升高时间稍晚,但持续时间较长。重症胰腺炎时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可显著升高,但也有部分患者可能不呈现明显的升高趋势,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
C反应蛋白(CRP):CRP在发病48小时后明显升高,>150mg/L提示重症胰腺炎。这是因为炎症反应会导致CRP合成增加,其水平能反映炎症的严重程度。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常升高,可超过16×10/L,提示存在感染或炎症反应。
生化指标:血糖升高,超过11.1mmol/L,且排除糖尿病的影响,这是因为胰腺受损影响了胰岛素的分泌和调节。血钙降低,低于2mmol/L,提示预后不良,可能与脂肪酶分解脂肪成脂肪酸,与血钙结合形成脂肪酸钙有关。
二、影像学检查指标
1.腹部超声:可发现胰腺肿大、胰周渗出等情况,但对于早期轻症胰腺炎可能显示不明显,且受肠气干扰较大。
2.增强CT:是诊断重症胰腺炎的重要影像学手段。可见胰腺弥漫性或局限性肿大,胰腺边缘模糊不清,胰周脂肪间隙消失,有渗出液积聚,还可发现有无坏死、脓肿等并发症。增强CT根据BalthazarCT分级系统进行分级,D级及以上提示重症胰腺炎,D级表现为一个区域增强减弱或无增强,E级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区域增强减弱或无增强。
三、其他评估标准
1.APACHEⅡ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通过对患者的急性生理学指标(如体温、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动脉血氧分压、pH、血肌酐、白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等)和慢性健康状况等进行评分,≥8分提示病情较重,有助于判断重症胰腺炎的可能性及病情严重程度。
2.Ranson标准:包括入院时的5项指标(年龄>55岁、血糖>11.1mmol/L、白细胞计数>16×10/L、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250U/L、血清乳酸脱氢酶(LDH)>350U/L)和入院48小时内的6项指标(血钙<2mmol/L、动脉血氧分压<60mmHg、碱缺失>4mmol/L、血尿素氮升高>1.79mmol/L、红细胞压积下降>10%、液体正平衡>6L)。入院时符合3项及以上或入院48小时内符合3项及以上者,提示为重症胰腺炎。
特殊人群方面,老年人患重症胰腺炎时,由于机体代偿能力较差,病情变化往往较为隐匿,更容易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在诊断过程中需更加密切观察各项指标变化,及时进行影像学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儿童患胰腺炎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重症胰腺炎,病情进展可能更为迅速,在依据上述标准诊断时,需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如儿童的实验室指标正常范围与成人不同等情况,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判断。妊娠期女性患重症胰腺炎时,诊断需特别谨慎,要权衡影像学检查对胎儿的影响,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检查方法,同时密切关注母婴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