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扁桃体炎治疗包括一般治疗、抗感染治疗、对症治疗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一般治疗有休息、多饮水、清淡易消化饮食;细菌感染用抗生素,病毒感染多对症支持;退热可物理或药物,咽痛用含漱液等;儿童、老年、妊娠期女性有各自注意事项。
多饮水:多饮用温开水,保持咽喉部湿润,减轻咽喉部不适症状。对于不同年龄人群,饮水量可适当调整,一般成人每天饮水量维持在1500~2000毫升,儿童根据年龄和体重适当增减,如学龄儿童每天饮水量约1000~1500毫升,既能补充因发热、呼吸等丢失的水分,又利于稀释痰液和炎性分泌物,便于排出。
饮食: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防加重咽喉部刺激。对于婴幼儿患者,要注意喂养方式,保证营养摄入均衡,可适当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但需注意切碎、煮烂,防止呛咳。
抗感染治疗
细菌感染相关治疗:如果明确是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扁桃体炎,常用抗生素治疗。如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是常见的致病菌,青霉素类抗生素为首选,如青霉素G等。但需注意青霉素过敏者需选用其他合适抗生素,如红霉素、头孢菌素类等。对于儿童患者,使用抗生素时要充分考虑年龄因素,严格遵循药物使用的安全剂量范围,密切观察药物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
病毒感染相关治疗:若是病毒感染导致的急性扁桃体炎,一般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因为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能直接针对病毒起到快速有效的治疗作用。但要注意区分病毒类型,部分病毒感染可能有自限性,如普通感冒病毒引起的扁桃体炎,主要是缓解症状,等待机体自身免疫清除病毒。
对症治疗
退热:当患者体温超过38.5℃且有发热不适症状时,可根据情况选用合适的退热措施。对于儿童患者,可优先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温水擦浴,擦浴部位选择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每次擦浴时间不宜过长,一般5~10分钟左右。若物理降温效果不佳或体温持续升高超过38.5℃,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合适的退热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等,但要严格按照儿童的年龄和体重计算药物剂量,避免药物过量导致不良反应。成人患者也可根据情况选择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等退热药物。
缓解咽痛:可使用含漱液,如复方硼砂含漱液等,起到清洁口腔、杀菌、减轻咽喉部炎症和疼痛的作用。对于儿童患者,使用含漱液时要注意方法,避免误咽,可在成人协助下少量含漱后吐出。也可采用局部喷雾等方式缓解咽痛,但同样要考虑儿童的配合度和安全性。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急性扁桃体炎在治疗过程中需特别关注。由于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病情变化相对较快,要密切观察体温、精神状态等情况。在使用药物时严格遵循儿童用药剂量,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同时,要注意儿童的饮食护理,保证营养供应,以促进身体恢复。例如,幼儿期儿童患急性扁桃体炎,家长要更加细心照料,防止因发热等导致脱水等情况发生。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身体机能衰退,急性扁桃体炎治疗时要考虑其基础疾病情况。如老年患者常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病,使用药物时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在抗感染治疗中,要根据老年患者的肝肾功能调整抗生素的使用,密切监测肝肾功能变化。同时,老年患者发热时要注意缓慢降温,避免体温骤降引起血压波动等不良反应。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患急性扁桃体炎需谨慎用药。要权衡药物对胎儿的影响,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如轻度感染可先尝试一般治疗,若需要使用抗生素,要选择对胎儿相对安全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类等,在医生指导下严格用药,密切观察母体和胎儿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