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胰腺炎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胰腺炎有局部和全身并发症,局部并发症包括胰腺脓肿(多在重症胰腺炎起病2-3周后形成,需穿刺或手术引流)和胰腺假性囊肿(病后3-4周形成,较小可自行吸收,较大需穿刺或手术);全身并发症有器官功能衰竭(包括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肾衰竭、心力衰竭与心律失常等)、感染(腹腔内感染和全身性感染)、营养不良(疾病消耗及进食少致体重下降等)、糖尿病(胰腺内分泌受损致血糖升高)
一、局部并发症
1.胰腺脓肿:多发生在重症胰腺炎起病2-3周后,因胰腺及胰周坏死继发感染形成脓肿。此时患者体温持续升高,腹痛加重,可触及腹部包块,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影像学检查(如CT)可见局限性低密度区,内有气泡影等。其发生与胰腺坏死组织未及时清除、感染扩散等因素有关,对于胰腺脓肿,通常需要通过穿刺引流或手术引流等方式处理。
2.胰腺假性囊肿:常在病后3-4周形成,系由胰液和坏死组织在胰腺内或其周围包裹,由纤维组织或肉芽组织构成囊壁而无上皮细胞。囊肿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可压迫周围组织引起相应症状,如压迫胃可导致恶心、呕吐,压迫胆总管可引起黄疸等。较小的假性囊肿有自行吸收的可能,较大的囊肿则需要根据情况选择穿刺引流或手术治疗等。
二、全身并发症
1.器官功能衰竭
急性呼吸衰竭:是重症胰腺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主要是因为炎症介质释放、肺间质水肿等导致呼吸功能障碍。患者表现为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等,胸部X线或CT可见双肺浸润影等改变。其发生机制与胰腺炎症刺激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导致肺血管通透性增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等有关。
急性肾衰竭: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如有效血容量不足、肾血管收缩、炎症介质损伤肾小管等。患者出现少尿、无尿、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等表现。严重的肾衰竭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病情,需要进行肾脏替代治疗等措施来维持内环境稳定。
心力衰竭与心律失常:重症胰腺炎时,炎症反应可影响心肌功能,导致心力衰竭,表现为心悸、气短、水肿等;同时,炎症介质、电解质紊乱等可引起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其发生与全身炎症反应对心肌的损伤、电解质失衡等因素相关。
2.感染
腹腔内感染:除了前面提到的胰腺脓肿等局部感染外,重症胰腺炎患者由于肠道屏障功能受损,肠道细菌易位,可导致腹腔内广泛感染,引起腹膜刺激征(如腹痛、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等表现,严重时可出现感染性休克。
全身性感染:随着病情进展,感染可扩散至全身,引起脓毒血症,患者出现高热、寒战、精神萎靡等全身感染中毒症状,严重者可发展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感染的发生与患者自身免疫力下降、胰腺坏死组织残留、肠道细菌移位等因素密切相关。
3.营养不良:重症胰腺炎患者由于疾病消耗增加,且胃肠道功能受影响,进食减少,容易出现营养不良。表现为体重下降、低蛋白血症等,影响患者的康复,导致伤口愈合延迟、免疫力进一步降低等。其发生与炎症状态下机体代谢亢进、营养摄入不足等有关,需要在病情允许时及时补充营养支持,可通过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等方式来保证患者的营养需求。
4.糖尿病:部分重症胰腺炎患者可出现血糖升高,发展为糖尿病。这是因为胰腺的内分泌功能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等原因导致。患者需要监测血糖,根据情况使用胰岛素等药物控制血糖,但要注意药物使用的相关禁忌等,同时在饮食等方面进行调整。对于儿童患者,更要密切关注血糖变化,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避免不当的血糖控制对儿童生长发育等造成不良影响。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本身有代谢性疾病等,重症胰腺炎诱发的糖尿病可能会使原有病情加重,需要综合评估和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