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为什么会有飞蚊症
飞蚊症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飞蚊症与年龄增长致玻璃体变化及正常用眼中眼球内物质形成投影有关;病理性飞蚊症可由眼部疾病如视网膜裂孔或脱离、葡萄膜炎、玻璃体积血引发,也可因全身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相关影响导致,如高度近视者易现视网膜病变致病理性飞蚊症,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易有视网膜病变引发飞蚊症等。
一、生理性飞蚊症的成因
(一)年龄因素影响
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睛内的玻璃体逐渐发生变化。人在出生时,玻璃体呈凝胶状,而随着年龄增加,玻璃体中的胶原纤维会逐渐发生变性、浓缩等改变,使得原本均匀的玻璃体出现液化区域。例如,3岁时玻璃体开始出现液化迹象,到了老年阶段,约有70%的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玻璃体液化,这就容易导致生理性飞蚊症的出现。一般来说,40岁以上的人群相对更易发生生理性飞蚊症相关的玻璃体变化。
(二)正常用眼生活方式下的表现
在正常的用眼过程中,眼球内的一些细胞等物质可能会在玻璃体腔内形成投影。比如,视网膜上的细胞代谢产生的一些残渣等,在通过透明的玻璃体时,会在视网膜上形成投影,人眼就会感觉到有飞蚊状的物体飘动。这种情况在长期用眼、用眼强度较大但无眼部疾病基础的人群中也较为常见,像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进行工作或娱乐的人群,由于用眼频率高,相对更容易出现生理性飞蚊症相关的视觉感受。
二、病理性飞蚊症的成因
(一)眼部疾病引发
1.视网膜裂孔或视网膜脱离:视网膜周边部的格子样变性等病变可能导致视网膜裂孔形成,而严重的视网膜裂孔若未及时处理,可能进一步发展为视网膜脱离。当视网膜出现病变时,会引起玻璃体的牵拉等改变,从而导致飞蚊症症状。例如,高度近视患者由于眼轴拉长,视网膜相对较薄,更容易出现视网膜裂孔等病变,进而引发病理性飞蚊症的风险比正常人高很多。高度近视指近视度数大于600度的情况,这类人群中约有20%-30%存在视网膜病变相关风险。
2.葡萄膜炎:葡萄膜炎是眼内炎症的一种,炎症会导致眼内的细胞成分增多,这些增多的细胞等物质进入玻璃体腔,就会引起飞蚊症。不同类型的葡萄膜炎,如前葡萄膜炎、中间葡萄膜炎等,都可能伴随飞蚊症的症状。在一些自身免疫性相关的葡萄膜炎中,由于免疫系统攻击眼内组织,炎症反应更为明显,飞蚊症往往是较为常见的伴随症状之一。
3.玻璃体积血:各种原因导致的眼内出血,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等疾病,血液进入玻璃体腔会引起飞蚊症。例如,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病程较长时容易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其中视网膜新生血管破裂出血是常见的并发症,血液进入玻璃体就会让患者感觉有大量飞蚊飘动。据统计,糖尿病患者中约有20%-40%在病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病变,进而可能引发玻璃体积血及飞蚊症。
(二)全身疾病相关影响
1.高血压:高血压患者如果血压长期控制不佳,会影响眼部的血液循环。眼部血管压力增大等情况可能导致视网膜等眼部组织的微小血管病变,进而可能引发飞蚊症相关的眼部表现。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中约有15%-20%可能出现与高血压相关的眼部血管病变,从而增加病理性飞蚊症的发生风险。尤其是高血压病程较长、血压波动较大的患者,这种风险相对更高。
2.糖尿病:如前所述,糖尿病患者由于高血糖状态会损伤视网膜血管,导致视网膜病变,进而可能引起玻璃体积血等情况,引发飞蚊症。糖尿病患者中,病程超过10年的人群中约有60%-80%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病变,其中部分患者会伴随飞蚊症症状。严格控制血糖对于减少糖尿病相关眼部并发症包括飞蚊症的发生至关重要,一般建议糖尿病患者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以降低眼部并发症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