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动脉导管和卵圆孔未闭严重吗
动脉导管未闭是常见先天性心脏病,大型可致肺循环血流等改变,有相应临床表现,小型有自行闭合可能,中大型需干预;卵圆孔未闭也常见,大多分流量小、无明显症状,多会在1年内解剖闭合,严重程度需综合多因素评估,家长发现应带宝宝到心脏专科就诊,依建议随访,早产儿、有家族心脏病史宝宝需特殊考虑。
一、动脉导管未闭
1.定义与一般情况:动脉导管是胎儿时期连接肺动脉与主动脉的正常血管结构,通常在出生后10-15小时发生功能性关闭,出生后3个月左右解剖上大多闭合。动脉导管未闭是较为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对于足月儿,约85%在生后3个月解剖闭合,1岁时约95%闭合。小型动脉导管未闭可能无明显症状,对宝宝生长发育影响较小;中型和大型动脉导管未闭则可能导致一系列问题。
血流动力学影响:大型动脉导管未闭时,主动脉压力高于肺动脉压力,血液持续从主动脉向肺动脉分流,可使肺循环血流量增加,左心房、左心室容量负荷加重,导致左心房、左心室增大,长期可引起肺动脉高压等问题。
临床表现:小型动脉导管未闭宝宝可能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心脏杂音;中型或大型动脉导管未闭宝宝可能出现生长发育迟缓、反复呼吸道感染、气促、多汗等表现,严重时可出现心力衰竭等情况。
预后情况:小型动脉导管未闭有自行闭合的可能,尤其是早产儿。对于有自行闭合可能的小型动脉导管未闭宝宝,需定期随访心脏超声,观察导管闭合情况。而中型及大型动脉导管未闭一般需要干预,如通过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关闭动脉导管,预后通常较好,但若未及时治疗导致严重肺动脉高压,可能影响预后。
二、卵圆孔未闭
1.定义与一般情况:卵圆孔是胎儿时期左右心房之间的正常通道,出生后,随着左心房压力升高,卵圆孔发生功能性关闭,生后5-7个月大多解剖闭合。卵圆孔未闭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结构异常,约25%-34%的成人存在卵圆孔未闭,但大多无明显临床意义。
血流动力学影响:大多数卵圆孔未闭分流量较小,对血流动力学影响不大,一般不会引起明显的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
临床表现:单纯卵圆孔未闭的宝宝大多无明显症状,多在体检做心脏超声时发现。部分宝宝可能因卵圆孔未闭导致反常栓塞等情况,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
预后情况:大多数卵圆孔未闭会在出生后1年内解剖闭合,即使未闭合,若无明显症状,一般也不需要特殊治疗,定期随访心脏超声观察即可。但如果卵圆孔未闭合并其他心脏畸形或出现相关并发症时,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处理。
三、严重程度的判断与应对
1.综合评估:判断动脉导管和卵圆孔未闭是否严重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如缺损的大小、宝宝的症状、生长发育情况以及是否合并其他心脏畸形等。通过心脏超声检查可以明确缺损的大小、血流动力学改变等情况,从而对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准确评估。
对于家长的建议:家长发现宝宝可能存在动脉导管或卵圆孔未闭时,应及时带宝宝到儿科心脏专科就诊,进行详细的检查评估。根据医生的建议定期随访心脏超声,密切观察缺损的变化以及宝宝的生长发育等情况。如果是小型的动脉导管未闭或卵圆孔未闭,家长不必过于焦虑,但要遵循医生的随访建议;如果是中型或大型的动脉导管未闭或存在相关症状的卵圆孔未闭等情况,则需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相应的治疗或进一步的评估处理。
特殊人群考虑:对于早产儿,由于其心血管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动脉导管未闭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且需要更加密切地监测,因为早产儿的动脉导管未闭自行闭合的可能性相对足月儿更高,但也需要警惕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情况。对于有家族心脏疾病史的宝宝,在评估动脉导管和卵圆孔未闭时需要更加仔细,因为遗传因素可能会对病情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