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肠绞痛是怎么回事
大人肠绞痛常见于突然发作的脐周腹痛,可轻可重,有哭闹不安等表现,时长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其原因包括饮食(易产气食物、进食过快)、胃肠道疾病(肠道炎症、肠易激综合征)、神经精神因素(压力焦虑、睡眠不足)。诊断需问病史、体格检查,必要时辅助检查,要与其他腹痛疾病鉴别。应对可通过腹部按摩、调整饮食、放松心情等一般措施,频繁剧烈时就医。有基础病人群要注意调整,孕妇出现需谨慎就医。
一、定义与表现
大人肠绞痛是一种常见的腹部不适症状,主要表现为突然发作的腹部疼痛,疼痛程度可轻可重,疼痛部位多在脐周,发作时孩子(大人)会出现哭闹不安、面部潮红、双腿蜷曲等表现,一般持续时间较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不等,可自行缓解或通过一些措施缓解。
二、可能的原因
(一)饮食因素
1.摄入易产气食物:如果大人大量食用豆类、洋葱、碳酸饮料等易产气的食物,肠道内气体增多,可能引发肠绞痛。例如,豆类中含有棉子糖等寡糖,人体难以消化吸收,在肠道细菌作用下发酵产气,导致肠道扩张引发疼痛。
2.进食过快:快速进食会使大量空气随食物进入胃肠道,增加肠道内气体量,从而诱发肠绞痛。
(二)胃肠道疾病
1.肠道炎症:如肠炎等肠道炎症性疾病,炎症刺激肠道黏膜,导致肠道蠕动紊乱,引发肠绞痛。例如,细菌、病毒感染引起的肠炎,会使肠道黏膜充血、水肿,影响肠道正常功能。
2.肠易激综合征:这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患者肠道较为敏感,容易受到饮食、情绪等因素影响,出现肠道痉挛,导致肠绞痛发作,常伴有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
(三)神经精神因素
1.压力与焦虑: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或焦虑情绪下,会影响植物神经功能,进而影响胃肠道的蠕动和消化功能,增加肠绞痛发生的可能性。例如,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紧张的人群,肠绞痛发作频率可能相对较高。
2.睡眠不足:睡眠不足会打乱身体的生理节律,影响胃肠道的正常调节,容易引发肠绞痛等胃肠道不适症状。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医生通常会详细询问病史,包括疼痛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性质、加重或缓解因素等,同时结合体格检查,一般腹部查体可能无明显阳性体征,但有时可触及痉挛的肠管。必要时可能会建议进行一些辅助检查,如腹部超声等,以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
(二)鉴别诊断
需要与其他引起腹痛的疾病相鉴别,如胆囊炎、胆结石、阑尾炎等。胆囊炎通常有右上腹疼痛,可伴有恶心、呕吐,墨菲征阳性;阑尾炎一般有转移性右下腹疼痛,伴有发热、白细胞升高等表现,通过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可以进行区分。
四、应对与缓解措施
(一)一般缓解措施
1.腹部按摩:轻轻顺时针按摩腹部,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气体排出,缓解肠绞痛。按摩时力度要适中,以腹部有温热感为宜。
2.调整饮食:避免食用易产气、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保持饮食规律,少食多餐。
3.放松心情:通过深呼吸、冥想等方式缓解压力和焦虑情绪,改善神经精神状态,从而减轻肠绞痛症状。
(二)医疗干预
如果肠绞痛频繁发作或疼痛较为剧烈,影响日常生活,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治疗。如因肠道炎症引起的肠绞痛,可能会使用一些抗炎药物等,但具体药物需遵医嘱。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有基础胃肠道疾病的人群,如患有慢性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等,更要注意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在压力管理方面,这类人群可能需要更积极地采取放松措施,如参加瑜伽、冥想课程等,来维持胃肠道的良好功能状态。同时,孕妇如果出现肠绞痛情况,需要特别谨慎,应及时就医,由医生评估后采取安全的处理措施,因为孕妇的身体状况特殊,任何处理都需要充分考虑对胎儿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