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都要如何治疗
中耳炎分为急性、分泌性和慢性三种类型,治疗方式各有不同。急性中耳炎局部治疗分鼓膜穿孔前用2%酚甘油滴耳、穿孔后先清洗再用抗生素滴耳液,全身用抗生素;分泌性中耳炎药物治疗有抗生素、黏液促排剂、糖皮质激素,手术有鼓膜穿刺抽液、切开术、置管术;慢性中耳炎局部同急性穿孔后用药,全身仅急性发作期用抗生素,手术有鼓室成形术和乳突根治术,各类型治疗需根据患者情况及儿童特点调整。
一、急性中耳炎治疗
(一)局部治疗
1.鼓膜穿孔前:可使用2%酚甘油滴耳,有消炎止痛作用,但鼓膜穿孔后应立即停药,因为该药遇脓液后释放的酚对鼓膜和中耳黏膜有腐蚀作用。对于儿童患者,操作需轻柔,避免损伤耳部组织,同时要关注患儿耳部疼痛等不适反应,根据其年龄和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2.鼓膜穿孔后:先用3%过氧化氢溶液彻底清洗外耳道脓液,然后局部使用抗生素滴耳液,如氧氟沙星滴耳液等,可有效控制感染。清洗外耳道时要注意力度和方式,防止引起患儿耳部进一步不适,清洗后观察患儿耳部反应,确保滴耳液使用安全。
(二)全身治疗
1.抗生素应用: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对于成人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生素;对于儿童患者,要考虑其年龄、体重等因素,选择相对安全有效的抗生素,同时密切监测患儿用药后的反应,如有无过敏等情况。一般疗程为7-10天,以确保彻底清除感染。
二、分泌性中耳炎治疗
(一)药物治疗
1.抗生素:若合并细菌感染,可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等。对于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要注意抗生素的选择和剂量,避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用药过程中观察患儿耳部症状改善情况及全身反应。
2.黏液促排剂:如桉柠蒎肠溶软胶囊等,可促进中耳黏液排出,改善中耳通气引流。儿童服用时要注意剂型选择,根据年龄调整剂量,同时关注药物对儿童胃肠道的影响等情况。
3.糖皮质激素:对于病情较重或反复发作的患者,可短期口服或鼻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但儿童使用糖皮质激素需谨慎评估利弊,密切观察生长发育等方面的影响。
(二)手术治疗
1.鼓膜穿刺抽液:适用于积液较黏稠、穿刺不易抽出的患者。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对于儿童患者,要安抚其情绪,避免因不配合导致操作困难或损伤。
2.鼓膜切开术:若积液持续存在,可考虑鼓膜切开术。对于儿童患者,术后要注意耳部护理,防止感染,观察鼓膜恢复情况及听力改善情况。
3.鼓膜置管术:适用于病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儿童行鼓膜置管术时,要考虑到儿童耳部的生长发育特点,术后定期随访,观察置管情况及耳部功能恢复情况。
三、慢性中耳炎治疗
(一)药物治疗
1.局部用药:同急性中耳炎鼓膜穿孔后局部用药,要长期坚持用药,保持外耳道清洁,定期清理外耳道脓液后再滴入抗生素滴耳液。对于成人患者,要指导其正确的滴耳方法和耳部清洁方式;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协助做好耳部护理工作,注意防止儿童自行掏耳等损伤耳部。
2.全身用药:仅在急性发作期使用抗生素,如出现头痛、发热等全身症状加重时,根据病情选用合适抗生素,用药原则同急性中耳炎全身用药,但要注意儿童的特殊用药风险。
(二)手术治疗
1.鼓室成形术:适用于中耳黏膜病变较轻,听骨链完整的患者。手术目的是重建听力,修复鼓膜和重建听骨链。对于儿童患者,要考虑其耳部发育情况,评估手术风险和预后,术后密切观察听力恢复情况及耳部并发症。
2.乳突根治术:适用于中耳病变广泛,胆脂瘤形成等情况。该手术会较大程度改变耳部结构,术后要注意预防感染,关注患者术后耳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恢复情况,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关注其心理和生长发育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