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炎症状和治疗
肠胃炎因人群不同表现有差异,儿童常腹泻、呕吐、发热、易脱水;成人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等;特殊病史人群症状可能加重或更难控制。治疗包括一般治疗,饮食调整因人群而异且特殊病史者需注意相关饮食,都需休息;补液治疗根据脱水程度儿童分口服或静脉补液,成人同理,特殊病史者需注意;药物治疗有抗感染、止吐、止泻、调节肠道菌群等对症药物,细菌感染用合适抗生素。
一、肠胃炎的症状
(一)不同人群表现差异
儿童:儿童肠胃炎常表现为腹泻,粪便多为稀水便、蛋花汤样便,可能伴有呕吐,严重时可出现发热,体温可升至38℃~39℃甚至更高,部分儿童还会有腹痛,表现为哭闹不安等,由于儿童肠胃功能较弱且体液调节能力不如成人,更容易出现脱水症状,如尿量减少、囟门凹陷等。
成人:成人肠胃炎主要症状有腹痛,多为脐周疼痛,程度不一;腹泻,大便次数增多,可为每日数次至十余次不等,大便性状多样,可为稀便、水样便等;部分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也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波动与感染程度等因素相关。
特殊病史人群:对于有基础胃肠疾病(如胃溃疡、肠易激综合征等)的患者,肠胃炎发作时症状可能会加重,腹痛等症状可能更明显,且原有的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肠胃炎的恢复进程,例如胃溃疡患者可能会在肠胃炎发作时出现上腹部疼痛加剧等情况;对于有免疫缺陷病史的人群,肠胃炎可能会更严重且不易控制,感染可能更难清除,需要更加谨慎地进行诊断和治疗。
二、肠胃炎的治疗
(一)一般治疗
饮食调整:
儿童:急性肠胃炎发作时,需暂时调整饮食,婴幼儿可适当减少奶量,改为少量多次喂奶,较大儿童可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稀粥等,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难以消化的食物,以减轻肠胃负担,待病情缓解后再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成人:急性期应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藕粉、面糊等,避免食用生冷、坚硬、粗纤维多的食物,让肠胃得到休息,随着病情好转可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
特殊病史人群:有胃溃疡病史者,应避免食用对胃黏膜有刺激的食物,如过酸、过甜的食物等;有糖尿病病史者,在调整饮食时需注意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和血糖控制,遵循糖尿病饮食原则。
休息: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需要充足的休息,让身体处于良好的状态以利于恢复,儿童要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成人也应避免过度劳累。
(二)补液治疗
预防和纠正脱水:
儿童:根据脱水程度进行补液,轻度脱水可口服补液盐,按照说明书配置后少量多次服用;中度及以上脱水则需要静脉补液,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精神状态、尿量等情况来判断脱水纠正情况。
成人:轻度脱水可口服补液盐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中重度脱水需静脉补液,根据血生化检查结果调整补液的种类和量,保证水、电解质平衡。
特殊病史人群:有心脏病病史者补液时需注意补液速度和液量,避免过快过多补液加重心脏负担;有肾脏疾病病史者补液要考虑肾脏的排泄功能,调整补液方案,防止加重肾脏负担。
(三)药物治疗
抗感染药物: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肠胃炎,可根据病情选用合适的抗生素,但需严格遵循用药指征,避免滥用抗生素。例如对于一些肠道细菌感染,可能会用到喹诺酮类等抗生素,但要注意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的禁忌。
对症治疗药物:
止吐药物:若有严重呕吐症状,可使用适当的止吐药物缓解症状,但要注意药物对儿童等特殊人群的影响。
止泻药物:对于腹泻严重的情况,可使用止泻药物,但需谨慎使用,尤其是儿童,避免过度止泻导致毒素吸收等问题。
调节肠道菌群药物:可使用益生菌等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促进肠胃炎恢复,儿童和成人都可根据情况选用合适的益生菌制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