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荨麻疹怎么回事
全身荨麻疹成因复杂,涉及免疫反应异常、过敏原接触、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及物理因素等;临床表现为皮肤出现风团及可能伴发全身症状;诊断依据病史和临床表现并结合实验室检查,需与丘疹性荨麻疹、药物性皮炎等鉴别;治疗原则为去除诱因、缓解症状,包括避免接触过敏原、抗感染、使用抗组胺药物及抢救严重症状患者等,还需考虑不同人群特点及生活方式对病情的影响。
全身荨麻疹的临床表现
全身荨麻疹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出现风团,这些风团通常突然发生,大小和形态不一,可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颜色可为红色、白色或皮色。风团一般瘙痒剧烈,患者常因瘙痒而搔抓。风团往往在数小时内消退,但新的风团可不断发生,此起彼伏,一日内可反复发作多次。除了皮肤症状外,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其他全身症状。例如,累及消化道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累及呼吸道时,可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喉头水肿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全身荨麻疹的表现可能略有差异。儿童患者可能因表达能力有限,更依赖家长观察其皮肤症状及是否有不适表现。女性患者在月经周期、妊娠期等特殊时期,全身荨麻疹的发作可能与体内激素变化有关,发作情况可能有所不同。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的人群,全身荨麻疹的发作频率可能相对较高,因为精神因素可通过影响神经系统进而影响免疫系统,导致荨麻疹的发生或加重。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本身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全身荨麻疹的治疗可能需要综合考虑原发病与荨麻疹的关系,治疗方案的选择更为复杂。
全身荨麻疹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病史、典型的临床表现来诊断全身荨麻疹。详细询问患者的发病诱因、症状出现及发展的过程、既往病史等信息非常重要。例如,询问患者近期是否接触过可疑过敏原、是否有感染史等。同时,可能会进行一些实验室检查辅助诊断,如血常规检查,可了解患者是否有感染及嗜酸性粒细胞的情况;血清学检查可检测过敏原特异性抗体等。通过这些综合评估来明确诊断全身荨麻疹。
鉴别诊断
需要与全身荨麻疹鉴别的疾病有多种。例如,丘疹性荨麻疹多发生于儿童,皮疹通常为纺锤形的红色风团样丘疹,中央常有小水疱,好发于四肢伸侧,瘙痒较为剧烈,但病程相对较长。另外,药物性皮炎也需要与全身荨麻疹鉴别,药物性皮炎有明确的用药史,皮疹形态多样,除了风团样皮疹外,还可能有红斑、丘疹、水疱等多形性皮疹,且有一定的潜伏期。还有自身免疫性大疱病等疾病,虽然与全身荨麻疹的表现不同,但也需要通过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来进行鉴别,以避免误诊误治。
全身荨麻疹的治疗原则
全身荨麻疹的治疗主要是去除诱因、缓解症状。首先要尽量寻找并避免接触过敏原,例如明确对某种食物过敏后,应严格避免食用该食物;对药物过敏者,应停止使用可疑药物。对于有感染因素的患者,需要进行相应的抗感染治疗。在缓解症状方面,抗组胺药物是常用的治疗药物,通过拮抗组胺受体来减轻风团、瘙痒等症状。对于病情较为严重,出现呼吸困难、喉头水肿等严重全身症状的患者,需要及时采取抢救措施,如使用肾上腺素等药物。在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不同人群的特点。儿童患者使用抗组胺药物时需要特别注意药物的安全性,优先选择适合儿童的剂型和药物。女性患者在妊娠期、哺乳期使用药物时,要权衡药物对胎儿或婴儿的影响,尽量选择对胎儿及婴儿影响较小的药物。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本身患有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在选择治疗药物时要考虑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避免使用可能加重肝肾功能损害的药物。同时,要关注患者的生活方式对病情的影响,建议患者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紧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促进病情的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