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远视
远视是屈光不正的一种,眼在调节松弛时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后。成因包括眼球前后径过短和屈光系统屈光力不足,分为轴性远视和屈光性远视。症状有视力减退和视疲劳。通过视力和验光检查诊断,可戴框架眼镜矫正,成年远视稳定者可手术矫正。儿童远视要关注视力发育和用眼习惯,老年远视要注意用眼卫生和定期检查。
一、远视的定义
远视是一种屈光不正,当眼在调节松弛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后,这种屈光状态称为远视。
二、远视的成因
(一)眼球前后径过短
这是远视最常见的原因,正常眼球的前后径约为24mm,若前后径小于此值,就容易形成远视。从年龄角度看,婴幼儿的眼球前后径通常较短,很多新生儿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生理性远视,随着年龄增长,眼球逐渐发育,远视度数会逐渐降低,但如果发育异常,可能会导致远视度数异常。
(二)屈光系统的屈光力不足
例如晶状体的屈光能力减弱等情况,也会使得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之后,引发远视。
三、远视的分类
(一)轴性远视
主要是由于眼球前后径较短导致的远视,如上述新生儿的生理性远视多属于轴性远视范畴。在儿童群体中,如果眼球发育迟缓,轴性远视可能会持续存在甚至度数加深,影响视力发育。
(二)屈光性远视
由屈光系统屈光力不足引起的远视,像晶状体曲率过小等情况导致的远视就属于屈光性远视。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因这种情况出现远视,但具体机制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
四、远视的症状表现
(一)视力减退
轻度远视在青少年时期,由于眼睛的调节能力较强,可能视力影响不明显,但中高度远视会导致远视力和近视力都下降。儿童如果有远视且未及时矫正,可能会出现视物模糊,影响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的视物需求。
(二)视疲劳
远视患者为了看清物体,需要动用更多的调节力,长时间如此容易出现视疲劳,表现为眼睛酸胀、头痛、视物模糊等症状加重。尤其是在阅读等近距离用眼时,视疲劳更明显。不同年龄的人群,视疲劳的表现可能略有差异,儿童可能会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因为视物不清影响了学习时的专注度。
五、远视的检查与诊断
(一)视力检查
通过视力表检查远视力和近视力,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视力异常以及远视的大致程度。对于儿童,需要使用适合其年龄的视力检查方法,如儿童视力卡等。
(二)验光检查
包括散瞳验光等,散瞳验光可以放松睫状肌,得到更准确的屈光度数,从而明确远视的度数等情况。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散瞳的方式和药物选择有所不同,儿童一般会使用适合其年龄的散瞳药物,以避免影响眼睛的正常调节功能判断失误。
六、远视的矫正与治疗
(一)佩戴眼镜
框架眼镜是常见的矫正方法,根据远视的度数等情况配制合适的凸透镜镜片,以帮助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对于儿童,需要定期复查,根据眼球发育情况调整眼镜度数,因为儿童的眼球还在不断发育中,远视度数可能会发生变化。
(二)手术矫正
在成年后,如果远视度数稳定,也可以考虑通过手术矫正,如屈光性晶状体置换术等,但手术有一定的适应证和风险,需要严格评估。
七、特殊人群远视的注意事项
(一)儿童远视
儿童时期是视力发育的关键阶段,如果存在远视,需要密切关注视力发育情况,及时矫正。家长要督促儿童定期进行视力检查,保证儿童有良好的用眼习惯,如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等,因为儿童的远视如果不及时矫正,可能会影响双眼视觉功能的发育,导致立体视等视觉功能异常。
(二)老年远视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弹性减弱,调节能力下降,远视度数可能会发生变化。老年远视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用眼卫生,避免长时间用眼导致视疲劳加重,同时要定期检查眼睛,因为老年人可能还会合并其他眼部疾病,如白内障等,远视情况可能会因为其他眼部疾病而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