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别胃癌和胃炎
胃癌与胃炎在症状表现、检查手段、发病特点方面存在差异。胃癌早期多无症状,进展期有出血等表现且呈进行性加重,检查靠胃镜活检、影像学等,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年龄偏晚且有年轻化趋势;胃炎症状相对轻且有规律,检查主要靠胃镜等,可发于各年龄段,病因多样。
一、症状表现方面
1.胃癌:早期胃癌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上腹部疼痛、食欲减退、消瘦、乏力,部分患者有恶心、呕吐或类似溃疡病的上消化道症状,且症状呈进行性加重。例如,一些患者可能在数月内体重明显下降,腹痛逐渐频繁且程度加重。对于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使得症状更不典型,容易被忽视。而进展期胃癌除上述症状外,还可出现呕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表现,肿瘤侵犯周围组织器官时会有相应症状,如侵犯胰腺时可出现背部放射痛,转移至肝脏可导致黄疸等。
2.胃炎:常见症状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腹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其症状相对较轻微且有一定规律性,比如因饮食不当(如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等)诱发或加重,去除诱因后症状可能缓解。不同类型胃炎症状有差异,如萎缩性胃炎可能伴有贫血相关表现,如乏力、面色苍白等,但一般程度相对较轻,且通常不会像胃癌那样呈进行性加重。在性别方面,不同性别患胃炎的比例可能无明显特异性差异,但生活方式对胃炎影响较大,长期吸烟、酗酒、饮食不规律的人群更易患胃炎。
二、检查手段方面
1.胃镜检查
胃癌:胃镜下可见胃内病变部位形态不规则,如溃疡型胃癌可见较大溃疡,边缘不整齐,底部凹凸不平;浸润型胃癌可见胃壁僵硬、蠕动消失等。还可在病变部位取组织进行病理活检,病理检查是确诊胃癌的金标准,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结构等可明确是否为癌细胞及癌细胞的类型等。对于老年患者,胃镜检查前需评估心肺功能等基础状况,确保检查安全。
胃炎:胃镜下表现多样,如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可见胃黏膜充血、水肿、点状出血与糜烂等;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见胃黏膜色泽变淡,皱襞变细平坦,黏液变薄等。同样需要取组织活检,病理检查可明确炎症的程度、类型等,如是否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的炎症表现等。
2.幽门螺杆菌检测
胃癌:部分胃癌患者可能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但幽门螺杆菌感染只是胃癌发病的一个相关因素,而非所有胃癌患者都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方法有尿素呼气试验、胃镜下活检快速尿素酶试验等。
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引起胃炎的常见原因之一,尤其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检测幽门螺杆菌对于胃炎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很重要。比如尿素呼气试验阳性提示有幽门螺杆菌感染,需要进行相应的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来缓解胃炎症状。
3.影像学检查
胃癌:常用的有腹部CT、MRI等。CT检查可了解胃癌病变侵犯胃壁的深度、周围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有无远处转移等。例如,能发现胃周淋巴结肿大,判断是否有肝脏、肺部等远处转移灶。对于老年患者,要考虑造影剂对肾功能的影响等情况。
胃炎:一般影像学检查对于胃炎的诊断价值相对有限,除非胃炎伴有并发症如胃穿孔等情况,此时腹部立位平片可能发现膈下游离气体等,但对于单纯胃炎的诊断主要还是依靠胃镜等检查。
三、发病特点方面
1.胃癌:发病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如遗传因素,某些遗传综合征可能增加胃癌发病风险;环境因素,长期处于污染环境、饮食中高盐、腌制食品摄入过多等;幽门螺杆菌长期慢性感染等。发病年龄相对较晚,多见于40岁以上人群,但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
2.胃炎:可发生于各年龄段人群,病因多样,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外,还与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等)、自身免疫、不良生活方式等有关。例如,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抗炎药的患者易患药物性胃炎。不同类型胃炎发病特点不同,自身免疫性胃炎多见于中青年女性等特定人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