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是怎么得的
慢性胃炎的诱发因素多样,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饮食习惯(长期高盐、辛辣刺激、暴饮暴食)、药物因素、自身免疫因素、长期精神压力过大及年龄因素等,幽门螺杆菌可通过多种方式致胃黏膜损伤引发炎症,高盐、辛辣等饮食会损伤胃黏膜屏障或刺激胃黏膜,某些药物会削弱胃黏膜保护功能,自身免疫性胃炎由自身抗体攻击胃黏膜细胞所致,长期精神压力大影响胃功能,老年人因胃黏膜生理功能衰退等更易患慢性胃炎。
不良饮食习惯
1.长期高盐饮食:高盐饮食会损伤胃黏膜的屏障功能。高浓度的盐会直接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黏膜上皮细胞发生变性、坏死等损伤,使胃黏膜的防御能力下降,容易引发炎症。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长期摄入高盐食物都可能增加患慢性胃炎的风险,例如长期食用腌制食品、咸菜等人群,胃黏膜长期受到高盐的刺激,发生慢性胃炎的几率比正常饮食人群高。
2.长期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辛辣食物中的辣椒素等成分会刺激胃黏膜,引起胃黏膜的充血、水肿等炎症反应。长期大量食用辣椒、花椒等刺激性食物的人群,胃黏膜反复受到刺激,容易导致慢性胃炎的发生。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对辛辣食物的耐受程度不同,但长期食用都会对胃黏膜造成损害,比如一些年轻人喜欢吃火锅、麻辣烫等辛辣刺激的食物,长期下来就可能引发慢性胃炎。
3.暴饮暴食:暴饮暴食会使胃的负担加重,胃需要分泌大量的胃酸来消化食物,过多的胃酸会损伤胃黏膜。同时,进食过快、过饱会导致胃的蠕动功能紊乱,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过长,进一步刺激胃黏膜,引发炎症。各个年龄阶段都可能出现暴饮暴食的情况,比如一些上班族由于工作繁忙,常常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这就容易诱发慢性胃炎。
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长期服用可能会损伤胃黏膜,导致慢性胃炎。例如非甾体类抗炎药,像阿司匹林等,这类药物会抑制环氧合酶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而前列腺素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前列腺素减少后,胃黏膜的防御功能减弱,容易受到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蚀,引发胃黏膜炎症。不同年龄的人群使用这类药物的情况不同,老年人由于常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等,可能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药物,若不注意保护胃黏膜,就容易患上慢性胃炎;年轻人如果因病情需要服用此类药物,也需要关注药物对胃黏膜的影响。
自身免疫因素
自身免疫性胃炎是由于自身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胃黏膜细胞导致的。患者体内会产生针对胃壁细胞或内因子的自身抗体,这些抗体破坏胃黏膜的壁细胞,导致胃酸分泌减少,同时影响维生素B的吸收,进而引起贫血等一系列症状。自身免疫性胃炎在某些特定人群中更易发生,比如有家族遗传倾向的人群,或者患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甲状腺疾病等)的人群。女性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存在一定的激素影响因素,相对而言可能有一定的易感性,但具体机制还与个体的基因等多因素相关。
其他因素
1.长期精神压力过大:长期精神压力过大可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胃的功能。当人体处于长期紧张、焦虑等状态时,会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影响胃的蠕动和胃酸的分泌。例如一些长期面临工作压力的人群,长期的精神紧张会使得胃黏膜的血液循环和分泌功能失调,胃黏膜的防御能力下降,容易引发慢性胃炎。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都可能受到精神压力的影响,年轻人可能面临工作、学习等多方面的压力,老年人可能面临退休等生活变化带来的精神压力,这些都可能成为诱发慢性胃炎的因素。
2.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胃黏膜的生理功能会逐渐衰退。老年人胃黏膜的厚度变薄,细胞更新速度减慢,胃黏膜的防御和修复能力下降,更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炎症。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的衰退,对幽门螺杆菌等病原体的抵抗力减弱,同时自身免疫功能也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这些都使得老年人患慢性胃炎的几率相对较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