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寒风热感冒的区分
风寒风感冒与风热感冒在病因诱因、症状表现、中医辨证、治疗原则及预防调护等方面存在差异,风寒风感冒多因劳累后吹风受凉引发,冬季常见,症状为恶寒重、发热轻等,治以辛温解表,预防需保暖、避免劳累等,调护宜多休息、饮温热生姜红糖水等;风热感冒常由外感风热之邪所致,夏季或温热时多发,症状为发热重、恶寒轻等,治以辛凉解表,预防要防暑降温、保持通风等,调护需多饮水、食清淡蔬果等,清晰辨别两者对临床诊疗和自我保健意义重大。
一、病因与诱因
风寒风感冒:多因劳累后吹风受凉引发,冬季较为常见,人体劳累后机体抵抗力下降,风寒之邪易乘虚而入,侵袭人体肌表,导致卫阳被遏,肺气失宣。例如,在寒冷的冬季,长时间在户外劳作且未做好保暖措施的人群,更容易患上风寒风感冒。
风热感冒:常由外感风热之邪所致,夏季或气候温热时多发,外感风热之邪从口鼻而入,首先犯肺,引起肺卫功能失调。比如,夏季高温环境下,人体出汗较多,腠理疏松,此时若吹风受凉,风热之邪便容易侵袭人体,引发风热感冒。
二、症状表现差异
风寒风感冒
主要症状:恶寒重、发热轻,患者感觉怕冷明显,体温轻度升高或无明显发热,流清涕,鼻涕清稀如水,咳痰清稀色白。还可能伴有头痛、肢体酸痛等症状,舌苔薄白,脉象多为浮紧。例如,一位患者因吹风受凉后出现明显怕冷,体温37.5℃左右,流清稀鼻涕,咳嗽咳痰清稀色白,头痛,脉浮紧。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患风寒风感冒时,除上述症状外,可能更易出现食欲不振、腹痛等表现,这与儿童脾胃功能相对较弱,风寒之邪侵袭后影响脾胃运化有关;老年患者患风寒风感冒,需关注其是否有基础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等,因为感冒可能诱发基础疾病加重。
风热感冒
主要症状:发热重、恶寒轻,体温可较高,流黄涕,鼻涕黏稠色黄,咳痰黏稠色黄,常伴有咽喉肿痛、口渴欲饮等症状,舌苔薄黄,脉象多为浮数。例如,患者发热体温达38.5℃以上,流黄涕,咳嗽咳痰黄稠,咽喉红肿疼痛,口渴,脉浮数。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患风热感冒,可能出现烦躁不安等表现,因儿童脏腑娇嫩,感受风热之邪后易化火扰心;老年风热感冒患者,要注意其体质多偏虚,病情变化较快,需密切观察病情,防止出现变证。
三、中医辨证要点
风寒风感冒:辨证以风寒束表、卫阳被郁、肺气失宣为要点。从舌脉来看,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体现了风寒之邪在表,阳气被遏,气血运行不畅的病理状态。
风热感冒:辨证以风热犯表、肺卫失和为要点。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反映了风热之邪侵袭,热邪犯及肺卫,导致肺卫功能失调的情况。
四、治疗原则区别
风寒风感冒:治疗以辛温解表为主,通过辛温的药物散发风寒之邪,使卫阳得以宣通,肺气恢复宣降。例如常用麻黄、桂枝等辛温解表药物。
风热感冒:治疗以辛凉解表为主,用辛凉的药物疏散风热之邪,清泄肺卫之热。常用金银花、连翘等辛凉解表药物。
五、预防与调护差异
风寒风感冒
预防:注意保暖,尤其是在寒冷季节,避免劳累,适当增强体质锻炼,可通过适度运动如慢跑等提高机体抵抗力,在寒冷天气外出时要做好保暖措施,如戴帽子、围巾等。
调护:患病后应多休息,可适当饮用温热的生姜红糖水,有助于驱散风寒,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食用生冷寒凉食物,如冷饮、生鱼片等。
风热感冒
预防:夏季注意防暑降温,避免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保持室内通风凉爽,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与风热感冒患者密切接触。
调护:患病期间多饮水,可饮用绿豆汤等清热饮品,饮食宜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如梨、苦瓜等清热食物,避免食用辛辣温热食物,如辣椒、羊肉等,注意休息,保持心情舒畅。
总之,通过病因、症状、辨证、治疗及预防调护等多方面的区分,可以较为清晰地辨别风寒风感冒与风热感冒,在临床诊疗和自我保健中具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