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心脏病的概述
风湿性心脏病是甲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发的自身免疫性心脏瓣膜病变,病理分型有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病变,临床表现有症状和体征,诊断方法包括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治疗原则分内科和外科,内科预防链球菌感染复发及治疗并发症,外科对严重病变患者行瓣膜置换或修复术。
一、定义与病因
风湿性心脏病是甲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累及心脏瓣膜的病变。病因主要是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该细菌的某些成分与心脏瓣膜抗原相似,人体免疫系统在攻击细菌时误将心脏瓣膜当作攻击目标,长期反复感染引发炎症,逐渐导致心脏瓣膜病变。年龄方面,儿童及青少年易感染链球菌从而增加患病风险;生活方式上,卫生条件较差、居住拥挤等不利于预防链球菌感染的生活环境可能促进发病;有链球菌感染病史且未有效控制的人群属于高危病史人群。
二、病理分型
(一)二尖瓣病变
最常见,包括二尖瓣狭窄和二尖瓣关闭不全。二尖瓣狭窄时,二尖瓣瓣口狭窄,阻碍左心房血液流入左心室,导致左心房压力升高,进而引起肺淤血等一系列改变;二尖瓣关闭不全则是收缩期二尖瓣不能正常关闭,导致左心室血液反流至左心房,影响心脏正常的血流动力学。
(二)主动脉瓣病变
包括主动脉瓣狭窄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使左心室射血受阻,左心室压力升高,长期可导致左心室肥厚;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舒张期主动脉血液反流至左心室,增加左心室负担。
三、临床表现
(一)症状
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呼吸困难(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乏力、心悸、咳嗽、咯血等。二尖瓣狭窄严重时可出现咯血,多为粉红色泡沫痰;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可出现晕厥等表现。不同性别在症状表现上可能无明显差异,但女性妊娠等特殊生理状态下可能因心脏负担加重使症状更明显。儿童患者可能生长发育迟缓,因为心脏功能受损影响全身血液循环,进而影响营养供应和生长发育。
(二)体征
心脏听诊可闻及相应瓣膜区的杂音,如二尖瓣狭窄可闻及心尖区舒张中晚期隆隆样杂音;二尖瓣关闭不全可闻及心尖区全收缩期吹风样杂音;主动脉瓣狭窄可闻及主动脉瓣区收缩期喷射样杂音;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可闻及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舒张期叹气样杂音等。
四、诊断方法
(一)超声心动图
是诊断风湿性心脏病的重要检查方法,可清晰显示心脏瓣膜的形态、结构、运动情况以及心腔大小等,能准确判断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的程度,还可评估心脏功能,如射血分数等指标,对病情评估和治疗方案制定有重要指导意义。不同年龄人群超声心动图表现可能因心脏结构和功能发育阶段不同而有一定差异,但都能有效检测瓣膜病变情况。
(二)心电图检查
可发现心律失常等情况,如心房颤动等,帮助了解心脏电活动情况,辅助诊断风湿性心脏病对心脏电传导系统的影响。
(三)胸部X线检查
可观察心脏大小、形态以及肺部血管情况等,如二尖瓣狭窄时可见左心房增大、肺动脉段突出等表现。
五、治疗原则
(一)内科治疗
主要是预防链球菌感染复发,使用青霉素等药物进行预防;同时针对心力衰竭等并发症进行治疗,如使用利尿剂减轻水肿、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改善心脏重构等,但具体药物使用需遵循循证医学依据,严格根据病情调整。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和适用性,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有不良影响的药物。
(二)外科治疗
对于瓣膜病变严重的患者,可考虑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或修复术等手术治疗,通过手术改善瓣膜功能,恢复心脏正常血流动力学。手术时机的选择需要综合评估患者病情,如瓣膜病变程度、心功能情况等。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可能需要更谨慎评估手术风险,根据其全身状况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儿童患者手术需充分考虑其生长发育需求,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和人工瓣膜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