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咽炎与扁桃体发炎的区别
慢性咽炎与扁桃体发炎在解剖位置、病因、症状、检查、治疗上均有区别。慢性咽炎病变在咽部黏膜等,病因有局部和全身因素,症状为咽部不适等,检查见咽部黏膜慢性充血等,治疗需消除致病因素等;扁桃体发炎主要在扁桃体,病因主要是致病菌感染,急性有剧烈咽痛等全身症状,慢性有反复发作咽痛等,检查见扁桃体相应表现,治疗急性用抗生素等,慢性反复发炎可考虑手术切除。
一、解剖位置区别
慢性咽炎是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咽部包括鼻咽、口咽和喉咽等部位,病变主要集中在这些部位的黏膜及周围组织。
扁桃体发炎主要是扁桃体的炎症,扁桃体包括腭扁桃体等,腭扁桃体位于口咽部两侧腭舌弓与腭咽弓围成的三角形扁桃体窝内。
二、病因区别
慢性咽炎:
局部因素:急性咽炎反复发作转为慢性;上呼吸道慢性炎症刺激,如慢性鼻窦炎、鼻咽部炎症等,炎性分泌物经后鼻孔流至咽部,长期刺激咽部黏膜;长期烟酒过度,或受粉尘、有害气体等刺激,均可引起慢性咽炎。
全身因素:患有全身性疾病,如贫血、消化不良、下呼吸道慢性炎症、心血管疾病、内分泌功能紊乱、维生素缺乏及免疫功能低下等,可引发慢性咽炎。不同年龄人群因基础健康状况不同,发病风险有差异,比如老年人可能因全身免疫功能下降等更易患慢性咽炎;长期不良生活方式人群(如长期吸烟、酗酒者)患慢性咽炎风险较高。
扁桃体发炎:
主要致病菌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也可引起。病原体可隐藏在扁桃体窝内,当人体抵抗力降低时,病原体大量繁殖而致病。儿童时期扁桃体的免疫功能较活跃,是防御呼吸道疾病的重要防线,所以儿童时期扁桃体发炎相对更常见;成人若有上呼吸道感染等情况,也可能引发扁桃体发炎,生活方式不健康、有基础疾病者发病风险可能增加。
三、症状区别
慢性咽炎:患者常感到咽部不适,有异物感、灼热感、干燥感或微痛感,常有刺激性咳嗽,晨起时明显,伴恶心,一般无明显咽痛,分泌物少且不易咳出。不同年龄人群症状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儿童可能表述不清咽部不适,更多表现为清嗓等动作;老年患者可能因全身机能衰退,症状相对不典型,但咽部不适感持续存在。
扁桃体发炎:急性扁桃体炎起病较急,常有剧烈咽痛,多伴有吞咽痛,疼痛可放射至耳部,部分患者可有畏寒、高热、头痛、食欲减退、乏力等全身症状;慢性扁桃体炎则常有反复发作的咽痛,平时可有咽干、发痒、异物感、刺激性咳嗽等症状,小儿扁桃体过度肥大时,可能出现呼吸不畅、睡眠打鼾、吞咽困难等。儿童急性扁桃体炎时全身症状相对更明显,若处理不及时可能引发并发症;成人慢性扁桃体炎可能因反复发作影响生活质量。
四、检查区别
慢性咽炎:检查可见咽部黏膜慢性充血,血管扩张,呈暗红色,咽后壁可有散在淋巴滤泡增生,或咽侧索肥厚,咽黏膜表面可有黏稠分泌物附着。
扁桃体发炎:急性扁桃体炎时可见扁桃体充血、肿大,表面可有脓性分泌物或隐窝口有黄白色脓点,有时连成伪膜,下颌淋巴结常肿大;慢性扁桃体炎时可见扁桃体大小不定,表面可见瘢痕,凹凸不平,与周围组织粘连,隐窝口可见黄白色干酪样点状物,挤压时可见类似内容物流出。
五、治疗区别
慢性咽炎:治疗需消除各种致病因素,如治疗全身性疾病、戒烟酒、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等。局部治疗可使用含漱液(如复方硼砂溶液等)、含片(如碘喉片等)等。不同人群用药需考虑特殊性,儿童应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老年患者用药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等。
扁桃体发炎:急性扁桃体炎多为细菌感染,需使用抗生素治疗(如青霉素类等,但具体药物需根据病情及个体情况由医生判断),同时可配合局部漱口等治疗;慢性扁桃体炎若反复发炎,特别是已成为引起其他脏器病变的病灶时,多考虑手术切除扁桃体,但手术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儿童手术需谨慎评估对其免疫功能的影响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