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银屑病
银屑病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有遗传、环境等病因,临床表现包括寻常型、脓疱型、红皮病型、关节病型等,诊断主要依临床表现,需与脂溢性皮炎、玫瑰糠疹、扁平苔藓等鉴别。
一、银屑病的定义
银屑病是一种由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免疫因素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典型临床表现为皮肤出现红斑,上面覆盖着银白色鳞屑,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等症状。
二、银屑病的病因及相关因素影响
遗传因素:遗传在银屑病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如果家族中有银屑病患者,那么亲属发病的风险会高于普通人群。研究表明,多个基因与银屑病的易感性相关,这些基因参与了免疫系统的调节等过程,使得个体更容易受到环境等因素的触发而发病。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遗传易感性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上遗传因素是发病的基础之一。
环境因素
感染因素:某些细菌、病毒等感染可能诱发或加重银屑病。例如,链球菌感染与点滴状银屑病的发病密切相关。在儿童中,链球菌性扁桃体炎等感染后容易诱发银屑病,这是因为感染可激活免疫系统,导致炎症反应,进而影响皮肤细胞的正常代谢。
精神因素: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精神状态可影响免疫系统功能,从而增加银屑病的发病风险或导致病情加重。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处于高压力工作状态的人,更容易受到精神因素对银屑病的影响。
外伤:皮肤外伤,如擦伤、烫伤、手术切口等,可能诱发同形反应,导致外伤部位出现银屑病样皮疹。这种情况在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中都可能发生,例如儿童玩耍时的擦伤、成年人的手术伤口等都可能成为银屑病的诱发因素。
三、银屑病的临床表现
寻常型银屑病:最为常见。初起为红色丘疹或斑丘疹,逐渐扩展成为境界清楚的红色斑块,上覆厚层银白色鳞屑,刮除鳞屑后可见一层淡红色发亮的薄膜,称为薄膜现象,再刮除薄膜则出现小出血点,称为点状出血现象(Auspitz征)。根据病情发展可分为进行期、静止期和退行期。在不同年龄人群中表现可能有一定特点,儿童患者的寻常型银屑病可能在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皮疹形态与成人有相似之处,但可能更易出现点滴状银屑病表现;老年患者的皮疹可能相对局限,鳞屑较厚。
脓疱型银屑病:分为泛发性脓疱型和局限性脓疱型。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可在寻常型银屑病基础上发展而来,也可急性发病,表现为全身弥漫性红斑基础上出现密集的无菌性小脓疱,可融合成脓湖,常伴有高热、关节疼痛等全身症状;局限性脓疱型银屑病多限于手掌和足底,表现为对称性红斑上出现多数针尖至粟粒大小脓疱,疱壁较厚,不易破溃,数天后干涸结痂。
红皮病型银屑病:多由寻常型银屑病治疗不当引起,如外用刺激性强的药物、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突然停药等。表现为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肿胀,大量脱屑,可伴有发热、畏寒等全身症状。
关节病型银屑病:除了有银屑病皮疹外,还伴有关节病变,可累及外周关节、脊柱等,出现关节疼痛、肿胀、畸形,活动受限等症状。
四、银屑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主要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如皮肤的红斑、鳞屑、薄膜现象、点状出血等特征进行初步诊断。对于不典型的病例,可能需要进行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银屑病的病理表现主要为表皮角化过度、角化不全,棘层增厚,表皮突延长,真皮乳头水肿向上延伸等。同时,还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家族史等进行综合判断。
鉴别诊断
脂溢性皮炎:好发于头皮、面部、胸背部等皮脂分泌丰富部位,皮疹为淡红色斑片,上覆油腻性鳞屑,无点状出血现象,瘙痒程度相对较轻。
玫瑰糠疹:好发于躯干和四肢近端,皮疹长轴与皮纹走向一致,红斑上有糠状鳞屑,一般无点状出血,病程有自限性。
扁平苔藓:皮疹为多角形紫红色扁平丘疹,表面有蜡样光泽,可见Wickham纹,口腔黏膜常受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