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炎有肠道相关、全身相关及其他症状。肠道相关症状包括腹泻(粪便性状多样,炎症越重越频繁)、腹痛(下腹隐痛或胀痛,程度因人而异,与生活方式有关)、里急后重(频繁便意但排便量少,对女性影响可能较大);全身相关症状有发热(多为低热,少数高热,不同年龄段影响不同)、乏力(炎症消耗能量及症状影响进食休息致身体虚弱,生活方式影响明显);其他症状包含黏液便或脓血便(直肠黏膜损伤分泌黏液伴出血,不同年龄影响不同)、肛门不适(直肠炎症刺激肛周组织,长期肠道炎症病史者症状可能顽固)
一、直肠炎的常见症状
(一)肠道相关症状
1.腹泻:是直肠炎较为常见的症状之一,粪便的性状多样,可为稀水样便、黏液便甚至脓血便。这是因为炎症刺激肠道黏膜,导致肠道的分泌功能亢进以及蠕动加快,从而引起排便次数增多和粪便性状改变。例如,一些研究表明,约70%-80%的直肠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泻症状,炎症越严重,腹泻可能越频繁。对于儿童直肠炎患者,频繁腹泻可能导致脱水等问题,需要特别关注其水电解质平衡;而老年患者出现腹泻则可能因身体机能下降,更容易出现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
2.腹痛:多表现为下腹隐痛或胀痛,疼痛程度因人而异。炎症刺激直肠及周围组织,可引起局部的疼痛感觉。部分患者可能在排便前腹痛加剧,排便后有所缓解,但也有患者腹痛无明显规律。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饮食不规律、过度劳累等可能会加重腹痛症状。比如,长期熬夜的人群,自身免疫力相对较低,直肠炎病情可能更容易波动,腹痛等症状可能更明显。
3.里急后重:患者有频繁的便意,但每次排便量很少,总感觉排便不尽。这是由于炎症刺激直肠黏膜,导致直肠感受器处于敏感状态,即使直肠内仅有少量粪便或黏液,也会引起强烈的排便冲动。里急后重症状在女性直肠炎患者中可能与女性盆腔生理结构等因素有一定关联,相对而言可能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心理状态影响较大,因为频繁出现这种排便异常情况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困扰。
(二)全身相关症状
1.发热:部分直肠炎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多为低热,体温一般在37.5℃-38.5℃之间,但也有少数患者可能出现高热。发热是机体对炎症的一种免疫反应,当直肠内的炎症较为严重时,会引发全身性的炎症反应,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而出现发热。对于儿童直肠炎患者,由于其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发热可能更容易波动,且需要更加谨慎地观察和处理,因为儿童高热可能会引起惊厥等并发症;而老年患者发热时,要注意其基础疾病的影响,比如本身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发热可能会加重心脏负担。
2.乏力:患者会感觉全身没有力气,精神状态较差。这是因为炎症反应会消耗机体的能量,同时患者可能因腹泻、腹痛等症状影响进食和休息,进而导致身体处于一种虚弱状态。在生活方式上,长期缺乏运动的人患直肠炎后,乏力症状可能会更明显,而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改善身体的乏力状况,但需要根据病情适度进行。
(三)其他症状
1.黏液便或脓血便:当直肠黏膜受到炎症损伤时,会分泌大量黏液,同时可能伴有出血,从而出现黏液便或脓血便。黏液便表现为粪便中带有较多透明或半透明的黏液,脓血便则是粪便中混有脓液和血液。例如,溃疡性直肠炎患者常可出现典型的黏液脓血便。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黏液便或脓血便带来的影响不同,儿童患者可能因粪便的异常而产生心理上的抵触,需要家长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正确的引导;老年患者则可能因长期的黏液脓血便导致营养不良等问题。
2.肛门不适:患者可感觉肛门坠胀、疼痛或有异物感等。这是由于直肠炎症刺激肛门周围组织所致。在病史方面,如果患者有长期的肠道炎症病史,可能肛门不适的症状会相对更顽固。比如有慢性结肠炎病史的患者,发展为直肠炎后,肛门不适的症状可能会持续存在,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