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扁桃体炎多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感染引起,会出现反复高烧,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需及时就医,通过查体、血常规等检查明确病情,儿童更要重视。治疗原则包括一般治疗(休息、多饮水、清淡饮食)和物理降温(各年龄段及儿童特殊方式),药物干预需分成人和儿童情况,后续要注意预防复发和病情监测,确保完全恢复避免转为慢性等。概括为:急性扁桃体炎由感染引发,有不同人群表现差异,需及时就医检查,治疗有一般、物理等方法,药物干预分人群,后续要防复发和监测病情以确保恢复。
一、病情分析
急性扁桃体炎是腭扁桃体的一种急性非特异性炎症,多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反复发高烧连续两三天,说明炎症处于较为活跃的阶段,病原体感染引发机体的免疫反应,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而出现高热。不同年龄段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相对成人更易因急性扁桃体炎出现高热且体温波动较大;从生活方式看,若近期机体抵抗力下降,如过度劳累、睡眠不足等,也易诱发急性扁桃体炎并出现反复高热情况;有基础病史者,如本身有免疫缺陷相关病史等,感染后更易出现病情反复及高热持续。
二、就医建议
及时就诊:应尽快前往医院耳鼻喉科等相关科室就诊,医生会通过查体(查看扁桃体充血、肿大、有无脓性分泌物等情况)、血常规等检查来明确病情严重程度。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等指标可辅助判断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等情况,若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多提示细菌感染可能。
儿童特殊情况:儿童出现急性扁桃体炎反复高烧,由于儿童各器官功能发育不成熟,病情变化相对较快,更需重视。家长应密切观察儿童精神状态、体温变化等,若儿童出现精神萎靡、哭闹不止、高热不退等情况,要立即带儿童就医,避免延误病情导致如高热惊厥等严重并发症。
三、治疗原则(非药物优先)
一般治疗
休息:患者需充分休息,减少体力消耗,有利于机体恢复。儿童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营造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
多饮水:多喝温开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既有助于补充因发热丢失的水分,也利于稀释痰液等,促进机体代谢废物排出。儿童饮水时要注意少量多次,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引起呛咳等。
饮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如稀粥、面条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过硬、过烫的食物,防止对扁桃体局部造成刺激,儿童饮食要注重营养均衡,保证足够的能量供应。
物理降温
适用于各年龄段:对于体温未超过38.5℃且一般情况尚可的患者,可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用温毛巾擦拭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来降温。儿童皮肤较为娇嫩,擦拭时要注意力度轻柔,温度适宜,避免冻伤皮肤。
儿童特殊物理降温:儿童还可使用退热贴等,将退热贴贴于额头等部位辅助降温,但要注意观察儿童局部皮肤情况,若出现过敏等不适要及时取下。
四、药物干预考量(非首选低龄儿童)
成人情况:若经医生评估为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扁桃体炎且体温较高(如体温超过38.5℃),可能会考虑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类等(具体药物需医生根据病情开具)。但要严格遵循医嘱,不能自行随意使用抗生素。
儿童情况:低龄儿童使用药物需格外谨慎,一般优先以物理降温及一般治疗为主,若必须使用药物退热等,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儿童专用的安全药物剂型,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成人药物,同时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五、后续注意事项
预防复发:平时要注意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注意保暖,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着凉。儿童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等。
病情监测:即使经过治疗体温恢复正常,也需继续观察扁桃体局部情况及有无其他不适症状,如咽痛是否缓解等,遵循医生建议按时复诊,以确保病情完全恢复,避免急性扁桃体炎转为慢性等情况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