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溃疡的症状及治疗
十二指肠溃疡有节律性(多为空腹痛、部分有夜间痛,不同人群节律有差异)和其他伴随(消化不良、体重变化)等症状,治疗包括根除幽门螺杆菌(针对伴感染患者用联合方案,不同人群需考虑差异)、抑制胃酸分泌(质子泵抑制剂和H受体拮抗剂,不同人群使用有调整)、保护胃黏膜(铋剂和黏膜保护剂,不同人群使用要考量)。
一、十二指肠溃疡的症状
1.疼痛特点
节律性疼痛:多为空腹痛,疼痛往往在空腹时发作,如餐后2-4小时左右,进食后可缓解,部分患者也可出现夜间痛,这是因为夜间胃酸分泌相对较多,而十二指肠内没有食物中和胃酸,胃酸刺激溃疡面引起疼痛。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疼痛节律可能有一定差异,一般来说,青壮年患者疼痛节律相对较典型,而老年患者疼痛节律可能不典型。生活方式不规律,如长期熬夜、饮食无规律的人群更容易出现疼痛节律紊乱。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病史的患者,其疼痛节律可能受幽门螺杆菌影响而有所不同。
疼痛性质:可为钝痛、胀痛、灼痛或剧痛等,疼痛程度个体差异较大。
2.其他伴随症状
消化不良症状:可伴有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这是因为溃疡影响了十二指肠的正常消化功能,导致胃酸反流等情况。例如,部分患者会经常感觉有酸水从胃内涌上来,或者不断地打嗝。不同性别患者在消化不良症状表现上可能无明显差异,但年龄较小的患者可能表达症状的方式不同,比如儿童可能更多表现为食欲不佳等。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大量吸烟、饮酒的人群,消化不良等伴随症状可能更明显。有溃疡病史且病情反复的患者,伴随症状可能会更频繁出现。
体重变化:部分患者可能因为疼痛影响进食,导致体重下降,但也有患者因食欲改变不明显而体重无明显变化,这与个体的进食情况等有关。
二、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
1.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
对于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通常采用联合用药方案来根除幽门螺杆菌,常用的有质子泵抑制剂+两种抗生素+铋剂的四联疗法等。通过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促进溃疡的愈合,降低溃疡的复发率。不同年龄患者在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时,需考虑药物对儿童生长发育等的影响,儿童一般优先选择对其影响较小的药物组合,且要密切关注药物不良反应。女性患者在用药时需考虑药物对月经等可能的影响,而有特殊病史,如肝肾功能不全等病史的患者,在选择根除幽门螺杆菌的药物时要谨慎评估药物的肝肾功能损害风险。
2.抑制胃酸分泌治疗
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等,通过抑制胃壁细胞上的质子泵,减少胃酸分泌,为溃疡愈合创造良好的酸性环境。不同年龄患者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时,剂量等需根据年龄进行调整,儿童使用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标准。女性患者使用时一般无特殊禁忌,但有特殊病史如妊娠期等需谨慎。有肝肾功能不全病史的患者使用时要监测肝肾功能指标。
H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等,通过阻断H受体来抑制胃酸分泌,但其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相对质子泵抑制剂较弱。在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时也有一定应用,对于不同年龄、性别及有特殊病史的患者,其使用也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比如儿童一般较少首选H受体拮抗剂,妊娠期女性使用需权衡利弊等。
3.保护胃黏膜治疗
铋剂:如枸橼酸铋钾等,铋剂可以在溃疡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隔绝胃酸、胃蛋白酶等对溃疡面的侵蚀,促进溃疡愈合。不同年龄患者使用铋剂时要注意剂量和不良反应,儿童使用需谨慎,避免铋剂蓄积中毒等情况。女性患者使用一般无特殊禁忌,但有肾功能不全病史的患者使用时要监测肾功能,因为铋剂主要通过肾脏排泄。
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等,硫糖铝能与溃疡面上的蛋白质结合形成保护膜,同时还能促进前列腺素合成等,起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对于不同年龄、性别及有特殊病史的患者,使用时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考量,比如老年患者可能肝肾功能相对较弱,使用时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