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扁桃体炎是腭扁桃体的急性非特异性炎症,常伴咽黏膜和淋巴组织炎症,多由病原微生物感染等引起,有全身和局部症状,通过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诊断,需与咽白喉等鉴别,治疗包括一般、抗生素和对症治疗,儿童、老年人、妊娠期女性等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急性扁桃体炎的定义
急性扁桃体炎是腭扁桃体的一种急性非特异性炎症,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咽黏膜和淋巴组织炎症,多由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如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
二、病因
1.感染因素:主要致病菌为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病毒也可引起本病,常为病毒和细菌混合感染。当人体抵抗力降低时,如受凉、劳累等,上述病原体大量繁殖,侵入扁桃体而致病。
2.免疫因素:儿童及青少年的免疫系统尚不完善,相对容易发生急性扁桃体炎。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如长期熬夜、营养不良等情况,扁桃体抵御病原体的能力减弱,易受病原体侵袭。
3.其他因素: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等,会损害咽部黏膜的防御功能,增加急性扁桃体炎的发病风险;邻近器官的感染蔓延,如鼻炎、咽炎等炎症可波及扁桃体,引发急性扁桃体炎。
三、临床表现
1.全身症状:多见于儿童,起病较急,可有畏寒、高热,体温可达39-40℃,婴幼儿可因高热而出现抽搐、呕吐及昏睡等症状。患者还可伴有头痛、食欲减退、乏力、全身不适等表现。
2.局部症状:主要为咽痛,吞咽时疼痛加剧,疼痛可放射至耳部。小儿患者因扁桃体肿大可影响呼吸,表现为睡眠时打鼾,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检查可见扁桃体充血、肿大,表面可有脓性分泌物,有时可融合成假膜,但假膜不超出扁桃体范围,易拭去,拭去后无出血创面。
四、诊断
1.体格检查:医生会检查咽部,可见扁桃体充血、肿大,表面有渗出物等表现。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若为细菌感染,可据此辅助诊断;咽拭子培养可明确致病菌。
五、鉴别诊断
1.咽白喉:全身中毒症状较重,咽部假膜呈灰白色,范围较广,不易拭去,强行剥离可引起出血,细菌学检查可明确诊断白喉杆菌。
2.樊尚咽峡炎:全身症状较轻,病变多局限于一侧扁桃体,表现为灰白色假膜,周围组织炎症较轻,假膜易拭去,涂片可找到樊尚螺旋体及梭形杆菌。
3.单核细胞增多症:扁桃体肿大,但其上有灰白色假膜,易擦去,可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实验室检查可见异型淋巴细胞增多,血清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等。
六、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患者应注意休息,多饮水,进易消化、营养丰富的半流质饮食。保持口腔清洁,可用复方硼砂溶液等漱口。
2.抗生素治疗:对于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扁桃体炎,首选青霉素类抗生素,根据病情轻重,决定给药途径(口服或静脉给药)。若患者对青霉素过敏,可选用头孢菌素类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
3.对症治疗:高热时可给予退热治疗,如使用物理降温(温水擦浴等)或药物退热(对乙酰氨基酚等);咽痛剧烈者可适当使用止痛药物。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急性扁桃体炎需密切关注体温变化,由于儿童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高热时易发生惊厥,应及时采取退热措施。同时,儿童用药需谨慎,应选择适合儿童的剂型和剂量,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有不良影响的药物。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休息和营养补充,以促进身体恢复。
2.老年人:老年人机体抵抗力相对较低,发生急性扁桃体炎时,病情可能进展较快,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体温、呼吸等情况。老年人常伴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使用药物时需考虑药物对基础疾病的影响,选择对基础疾病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案。
3.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患急性扁桃体炎时,用药需特别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进行治疗。要注意休息,加强营养支持,以保障自身和胎儿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