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慢性扁桃体炎包括内治法、外治法、生活方式调整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内治法分肺肾阴虚、脾胃虚弱、痰瘀互结型,分别用相应方剂加减;外治法有中药含漱、吹喉、穴位贴敷;生活方式上要注意饮食清淡、作息规律、避免过度用嗓;儿童患者治疗要轻柔谨慎,关注饮食等,老年患者要考虑基础疾病对药物的影响及生活方式调整。
一、中医内治法
1.辨证论治
肺肾阴虚型:症见扁桃体潮红、日久不愈,伴有干咳少痰、咽干口燥、手足心热等。治以滋养肺肾、清利咽喉,常用百合固金汤加减。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百合固金汤中的药物成分具有抗炎、调节免疫等作用,能够改善扁桃体的炎症状态,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对慢性扁桃体炎肺肾阴虚证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脾胃虚弱型:表现为扁桃体淡红或淡暗、肿大质软,伴有倦怠乏力、食少腹胀、大便溏薄等。治以健脾益气、升清利咽,可选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其中的药物成分能够调节脾胃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改善因脾胃虚弱导致的扁桃体炎症反复发作的情况,相关研究显示其对调节机体免疫及改善局部炎症有一定作用。
痰瘀互结型:可见扁桃体暗红、肥厚,有瘢痕粘连,伴咽部异物感、舌质暗或有瘀点等。治以化痰祛瘀、软坚利咽,常用会厌逐瘀汤合二陈汤加减。药物中的有效成分能够起到化痰、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瘀血的作用,从而缓解慢性扁桃体炎痰瘀互结的病理状态,现代研究发现其对改善局部组织的炎症及纤维化等有一定意义。
二、中医外治法
1.中药含漱
常用金银花、连翘、板蓝根、桔梗等中药煎水含漱。通过药物直接作用于咽喉局部,起到清热解毒、消肿利咽的作用。含漱时要注意温度适中,避免过冷或过热刺激咽喉。对于儿童患者,需在成人监护下进行含漱,防止误咽药液。
2.中药吹喉
将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中药制成粉末,吹于咽喉扁桃体部位。例如使用冰硼散等,能直接作用于病灶,减轻局部炎症反应,缓解咽痛等症状。但操作时要注意避免损伤咽喉黏膜,儿童患者由于配合度低,需谨慎操作,防止发生意外。
3.穴位贴敷
选取咽喉相关的穴位,如天突、廉泉、合谷等,将中药贴敷于穴位上。利用穴位的经络传导作用,调节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达到治疗慢性扁桃体炎的目的。穴位贴敷时要注意观察皮肤反应,儿童皮肤娇嫩,更要密切关注,出现过敏等不适要及时取下贴敷药物。
三、生活方式调整
1.饮食
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等,这些食物容易加重咽喉部的炎症反应。宜多食用清淡、滋阴润燥的食物,如百合、银耳、雪梨等。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保证营养均衡,同时避免食用过烫的食物,防止损伤咽喉黏膜。
2.作息
保持充足的睡眠,作息规律。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机体的自我修复和免疫功能的调节。儿童患者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更需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一般学龄前儿童每天需要12-14小时睡眠时间,学龄儿童每天需要10-12小时睡眠时间。
3.避免过度用嗓
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患者,都要注意避免过度用嗓,如长时间大声说话、喊叫等。过度用嗓会加重咽喉部的负担,不利于慢性扁桃体炎的恢复。儿童患者在玩耍时要注意适度,家长要引导孩子合理用嗓。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
儿童的免疫系统尚不完善,慢性扁桃体炎的治疗要更加注重非药物干预。在采用中医治疗时,外治法要更加轻柔、谨慎。如中药含漱时要防止误咽,穴位贴敷要密切观察皮肤反应。同时,儿童的饮食要格外注意营养均衡且易于消化,避免因饮食不当加重病情。
2.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基础疾病,在中医治疗慢性扁桃体炎时,要考虑其基础疾病对药物治疗的影响。例如老年患者可能同时患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在选用中药时要避免使用可能与基础疾病药物产生相互作用的药物。在生活方式调整方面,要更加关注老年患者的睡眠质量和饮食的易消化性,保证其身体能够耐受治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