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原因会导致肾虚
肾虚的发生受先天、后天等多种因素影响。先天因素有遗传与体质,如家族遗传肾脏发育不良等病史或胚胎发育异常易致肾虚;后天因素包括生活方式(饮食不节、作息紊乱、缺乏运动)、疾病(慢性疾病影响及本身患慢性肾脏疾病)、年龄与性别(年龄增长机能衰退、女性特殊生理时期及男性随年龄增长均易出现肾虚)。
一、先天因素
(一)遗传与体质
部分人群由于先天禀赋不足,遗传因素导致肾脏功能相关的基因等存在一定缺陷,使得身体在出生时就相对处于肾脏功能较弱的状态。例如,家族中有先天性肾脏发育不良等相关遗传病史的情况下,后代发生肾虚的风险可能会增加。从胚胎发育角度来看,若在母体孕育过程中,胎儿肾脏相关的组织器官发育出现异常,也会为日后肾虚埋下隐患。
二、后天因素
(一)生活方式因素
1.饮食不节
长期过度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会损伤脾胃功能,而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虚弱则会影响肾脏的功能。例如,经常大量食用辛辣食物,会耗伤体内阴液,影响肾脏的阴液滋养,长期下去可能导致肾阴虚。过量食用生冷食物则会损伤脾阳,脾阳不足不能温煦肾阳,进而引发肾阳虚等肾虚情况。
过度节食或营养不良,会使身体缺乏足够的营养物质来滋养肾脏,长期如此会导致肾脏精气不足,引发肾虚。比如长期素食且营养搭配不均衡,无法获取充足的蛋白质、微量元素等维持肾脏正常功能所需的营养成分。
2.作息紊乱
长期熬夜会影响身体的正常生物钟,损伤肾脏精气。因为夜间是人体脏腑进行修复和调养的重要时间,熬夜会打破这种节律,导致肾脏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和调养,久而久之出现肾虚表现。研究表明,长期熬夜人群相较于作息规律人群,肾脏相关指标如肾功能标志物等可能会出现异常改变,提示肾脏功能受到影响。
过度劳累包括体力过度劳累和脑力过度劳累。体力过度劳累会耗伤气血,进而影响肾脏功能;脑力过度劳累会耗伤心神,导致肾水不济等情况,最终引发肾虚。例如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且得不到适当休息的人群,容易出现腰膝酸软等肾虚症状。
3.缺乏运动
长期缺乏运动可使身体气血运行不畅,肾脏得不到足够的气血濡养,影响肾脏的正常功能。运动能够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强脏腑功能,缺乏运动则会使肾脏的精气生成和运行受到阻碍,增加肾虚发生的可能性。比如长期久坐不动的办公室人群,由于缺乏运动,往往更容易出现肾虚相关的不适。
(二)疾病因素
1.慢性疾病影响
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时,长期的疾病状态会损伤肾脏功能。例如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高血糖会损伤肾脏的肾小球等结构,导致肾脏过滤功能下降,逐渐引发肾虚相关的病理改变。高血压会使肾脏血管压力增高,影响肾脏的血液灌注,长期下去会导致肾脏实质受损,出现肾功能减退等肾虚表现。
患有慢性肾脏疾病本身,如肾小球肾炎等,会直接导致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受损,引起肾虚相关的症状,如蛋白尿、水肿、腰膝酸软等,且病情若控制不佳会逐渐进展,加重肾虚程度。
(三)年龄与性别因素
1.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的各项机能逐渐衰退,肾脏功能也不例外。老年人肾脏精气自然衰减,出现肾虚的概率相对较高。例如老年人常出现的腰膝酸软、夜尿频多等症状,多与肾虚有关。这是因为随着年龄增加,肾脏的细胞数量减少、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发生退行性改变,导致肾脏的贮藏精气等功能下降。
2.性别因素
女性在不同生理阶段也容易出现肾虚情况。例如女性在经期、孕期、产期和更年期等特殊生理时期,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以及气血的损耗等原因,容易出现肾虚。如孕期女性需要供养胎儿,会消耗自身气血,若调养不当可能导致肾虚;更年期女性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也容易出现肾阴虚等肾虚表现。男性随着年龄增长,肾脏功能也会逐渐衰退,同样存在肾虚发生风险增加的情况,如中老年男性常见的性功能减退、腰膝无力等可能与肾虚相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