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脂溢性皮炎是怎么回事
面部脂溢性皮炎是发生于面部皮脂腺丰富部位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发病与皮脂分泌异常、马拉色菌感染、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及遗传、精神、疾病等因素相关,表现为红斑鳞屑、瘙痒等,可通过典型表现诊断,需与玫瑰痤疮、接触性皮炎鉴别,治疗原则为调节皮脂分泌等,预防需注意皮肤护理、生活方式调整及避免刺激
一、面部脂溢性皮炎的定义
面部脂溢性皮炎是一种发生于面部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如面部,表现为红斑基础上的鳞屑,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等症状。
二、发病原因
1.皮脂分泌异常:皮脂腺分泌过多皮脂是重要诱因,青春期雄激素水平升高,可使皮脂腺增大,皮脂分泌增多,若面部皮脂分泌过多,易引发炎症反应导致面部脂溢性皮炎。年龄因素上,不同年龄段皮脂分泌情况不同,青少年时期雄激素分泌相对旺盛,面部脂溢性皮炎相对高发;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高糖、高脂饮食等可刺激皮脂腺分泌增加,诱发面部脂溢性皮炎。
2.马拉色菌感染:马拉色菌在面部大量繁殖,可分解皮脂产生游离脂肪酸,刺激皮肤引起炎症。有面部脂溢性皮炎病史的人群,皮肤屏障功能可能已受一定影响,马拉色菌更易定植感染。
3.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皮肤屏障功能包括保湿、防御外界刺激等作用,当面部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时,如过度清洁、使用刺激性化妆品等,外界刺激物易侵入,导致皮肤免疫反应异常,引发面部脂溢性皮炎。对于有皮肤敏感史的人群,皮肤屏障功能原本就相对较弱,更易发生面部脂溢性皮炎。
4.其他因素:遗传因素可能参与面部脂溢性皮炎的发病,若家族中有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个体发病风险可能增加;精神因素如紧张、焦虑等可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进而影响皮脂腺分泌,诱发面部脂溢性皮炎;某些系统性疾病也可能与面部脂溢性皮炎相关。
三、临床表现
1.红斑鳞屑:面部出现边界清楚的红斑,红斑上覆盖油腻性鳞屑,好发于眉弓、鼻唇沟、眼睑等部位。不同个体红斑鳞屑表现程度可能不同,部分人红斑较明显,鳞屑较厚;部分人相对较轻。
2.瘙痒: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瘙痒感,瘙痒程度因人而异,部分患者瘙痒较轻,可忍受;部分患者瘙痒较剧烈,影响日常生活和睡眠。在情绪激动、受热等情况下,瘙痒可能加重。
3.其他表现:病情严重时,面部可能出现糜烂、渗出、结痂等表现,还可能伴有毛囊口扩大等情况。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主要根据面部的典型临床表现,如红斑、油腻性鳞屑、好发部位等进行初步诊断。必要时可结合皮肤镜等检查辅助诊断。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症状表现等情况来综合判断。
2.鉴别诊断
玫瑰痤疮:玫瑰痤疮好发于面中部,以阵发性潮红、丘疹、脓疱、毛细血管扩张等为主要表现,与面部脂溢性皮炎的红斑鳞屑表现有一定区别,但有时需要注意两者可能同时存在。
接触性皮炎:有明确的接触过敏原或刺激物的病史,皮疹多局限于接触部位,形态与接触物有关,去除接触物后病情易好转,与面部脂溢性皮炎的发病机制和表现有所不同。
五、治疗与预防
1.治疗:以调节皮脂分泌、抗真菌、抗炎、修复皮肤屏障等为主要治疗原则。可使用一些外用药物,如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等进行抗炎治疗;对于马拉色菌感染相关的,可使用抗真菌药物。但具体药物需由医生根据患者情况合理选择,患者不可自行随意用药。
2.预防
皮肤护理:注意面部皮肤的清洁,但避免过度清洁,选择温和的洁面产品;注意保湿,使用适合自己肤质的保湿护肤品,维持皮肤屏障功能。对于皮肤敏感人群,更要选择温和无刺激的护肤产品。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减少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持心情舒畅,减少精神压力。青少年时期要注意雄激素水平变化对皮脂分泌的影响,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预防面部脂溢性皮炎。
避免刺激: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化妆品和护肤品;尽量减少面部接触外界刺激物,如避免长时间暴晒等。有面部脂溢性皮炎病史的人群更要注意避免这些诱发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