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扁桃体腺样体肥大的治疗包括观察等待、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轻度且无症状或症状轻的3岁以下儿童可观察等待,定期检查;药物治疗有鼻用糖皮质激素和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要注意儿童年龄及不良反应;手术指征为严重呼吸道梗阻等情况,手术方式有传统和内镜下,术前需评估;婴幼儿要密切关注呼吸,严格遵医嘱用药,手术要选经验丰富医生并精心护理;学龄儿童要关注心理,术后注意休息等;有基础疾病患儿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情况来治疗。
一、观察等待
1.适用情况:对于轻度扁桃体腺样体肥大且无明显症状或症状较轻的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儿童,可先采取观察等待的策略。此阶段需密切关注孩子的呼吸、睡眠、吞咽等情况,因为3岁前腺样体处于生理性增生阶段,部分儿童可能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萎缩。例如,一些研究表明约30%的儿童腺样体肥大可随年龄增长自然缓解。
2.注意事项:要定期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检查,观察腺样体肥大程度的变化以及是否出现相关并发症的迹象,如是否有长期鼻塞导致的口唇改变、生长发育受影响等情况,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观察重点略有不同,婴幼儿主要关注呼吸状况,学龄儿童还需关注学习时的注意力等情况。
二、药物治疗
1.鼻用糖皮质激素:可减轻鼻黏膜炎症,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例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鼻黏膜的炎症反应,减少炎性介质的释放。但需注意,对于低龄儿童使用时要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因为长期不当使用可能会对儿童的鼻黏膜发育等产生一定影响,不同年龄儿童的使用剂量和疗程有严格规定,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病情进行调整。
2.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钠等,对于伴有过敏性鼻炎的扁桃体腺样体肥大患儿可能有一定益处。它能阻断白三烯的生物学作用,减轻气道炎症和水肿。使用时同样要考虑儿童的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用药剂量不同,且要注意观察药物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如神经系统症状等。
三、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当扁桃体腺样体肥大导致严重的呼吸道梗阻,出现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表现为夜间睡眠打鼾严重、频繁呼吸暂停、白天嗜睡、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等;或者引起慢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经保守治疗无效;以及因腺样体肥大导致面部发育异常(如腺样体面容)等情况时,应考虑手术治疗。一般来说,对于符合手术指征的患儿,手术是改善症状的有效方法。例如,有研究显示手术治疗后患儿的睡眠呼吸暂停等症状可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2.手术方式:常见的手术方式为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可通过传统的开放性手术或内镜下手术进行。内镜下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手术前需要对患儿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心肺功能、凝血功能等检查,以确保手术安全。对于不同年龄的患儿,手术的操作和术后护理有所不同,婴幼儿手术时要特别注意气道管理等问题,学龄儿童术后要注意饮食和口腔卫生等。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婴幼儿:婴幼儿扁桃体腺样体肥大时,由于其呼吸道较为狭窄,观察等待时要更密切关注呼吸情况,一旦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等表现应及时就医。在药物使用上要严格遵循医生指导,避免使用不适合的药物。手术时要选择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操作,术后要精心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保暖,防止发生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
2.学龄儿童:学龄儿童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其心理状态,因为腺样体肥大可能会影响其睡眠和学习,导致心理压力增大。在手术前后要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帮助其正确面对治疗。同时,术后要注意休息,逐渐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但要避免剧烈运动等可能影响伤口恢复的行为。
3.有基础疾病的患儿:如果患儿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哮喘等,在治疗扁桃体腺样体肥大时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的情况。例如,合并哮喘的患儿在使用药物时要避免使用可能诱发哮喘发作的药物,手术时要与相关科室协作,确保手术安全,术后要加强对基础疾病的监测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