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样体肥大不一定需手术,需依具体情况判断。轻度症状患儿、伴上呼吸道感染短期情况者、全身疾病影响需先治基础病者可保守治疗;严重影响呼吸、引发耳部或鼻部并发症、致面容改变等长期影响者需手术。婴幼儿保守治疗比例高,要密切观察;学龄儿童视病情权衡利弊;特殊病史患儿保守治疗更谨慎,手术需多学科协作评估风险。
一、保守治疗的适用情况
1.轻度症状患儿:对于年龄较小(如3岁以下)、腺样体肥大程度较轻且仅有轻微鼻塞、流涕等症状的患儿,可先尝试保守治疗。例如,若患儿只是偶尔出现夜间轻度打鼾,不影响睡眠和呼吸,可通过保持鼻腔清洁,使用生理盐水鼻喷雾剂清洗鼻腔,改善鼻腔通气状况。因为3岁以下儿童的腺样体可能会在青春期前逐渐萎缩,部分轻度肥大的情况有自行缓解的可能。
2.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等短期情况:当患儿因上呼吸道感染导致腺样体暂时性肥大,出现鼻塞等症状时,可积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控制后,部分患儿的腺样体肥大情况可能会有所改善。一般上呼吸道感染多由病毒引起,具有一定自限性,在对症支持治疗后,随着感染的恢复,腺样体的炎症反应减轻,肥大状况可能缓解。
3.全身疾病影响需先治疗基础病:如果患儿同时患有其他全身性疾病,如哮喘等,腺样体肥大是继发于全身疾病的情况,应首先针对全身疾病进行治疗。例如,哮喘患儿由于气道高反应性,可能同时伴有腺样体肥大相关的鼻腔症状,在控制哮喘发作,改善全身呼吸状况后,腺样体肥大相关症状可能会减轻。
二、手术治疗的指征
1.严重影响呼吸:当腺样体肥大导致患儿出现明显的睡眠呼吸暂停,表现为夜间频繁打鼾、呼吸暂停、白天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时,应考虑手术治疗。例如,多导睡眠监测显示患儿夜间血氧饱和度明显下降,存在多次呼吸暂停事件,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此时手术是改善呼吸状况的有效手段。
2.引发耳部、鼻部等并发症:腺样体肥大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经保守治疗无效;或导致慢性鼻窦炎反复发作,经规范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需考虑手术。因为腺样体肥大堵塞咽鼓管咽口,会影响中耳的通气引流,从而引发分泌性中耳炎,长期分泌性中耳炎可能导致听力下降等问题;而腺样体肥大也会影响鼻窦的引流,导致鼻窦炎反复发生,严重影响患儿的耳部和鼻部健康。
3.面容改变等长期影响:对于腺样体肥大导致患儿出现腺样体面容,如上颌骨变长、腭骨高拱、牙列不齐、上切牙突出、唇厚、缺乏表情等长期影响时,应尽早手术。因为这种面容改变可能会对患儿的心理和社交产生不良影响,且一旦形成很难自行恢复,手术解除腺样体肥大的病因有助于改善面容状况。
三、不同人群的特殊考虑
1.婴幼儿:婴幼儿腺样体肥大保守治疗的比例相对较高,因为其身体各器官功能发育尚未完善,手术风险相对较高。在保守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症状变化,如呼吸、睡眠情况等。由于婴幼儿鼻腔较窄,鼻腔分泌物清理要特别小心,避免损伤鼻腔黏膜。同时,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湿润,减少过敏原接触,降低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几率,因为上呼吸道感染可能加重腺样体肥大的症状。
2.学龄儿童:学龄儿童如果腺样体肥大影响学习和生活,如因夜间睡眠质量差导致白天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等情况,应根据具体病情权衡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利弊。对于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学龄儿童,手术可能是改善其生活和学习状态的有效措施。在考虑手术时,要向患儿及家长充分告知手术的风险和益处,尊重家长和患儿的选择。
3.特殊病史患儿:对于有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腺样体肥大患儿,保守治疗需更加谨慎,因为任何感染或炎症反应都可能加重基础疾病的病情。在评估治疗方案时,要综合考虑患儿的基础疾病情况和腺样体肥大的严重程度。例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时,感染可能导致心脏负担加重,所以在保守治疗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感染,密切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如果需要手术,要与心脏科等多学科协作,评估手术风险,确保手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