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中耳炎的症状与治疗
急性中耳炎有全身和局部症状,治疗包括一般、药物、手术治疗,不同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儿童需家长密切观察病情、遵医嘱用药和保持耳部清洁,成人要注意休息、配合治疗和控制基础疾病等,特殊病史患者要告知既往病史并密切监测病情
一、急性中耳炎的症状
1.全身症状:不同年龄阶段表现有所差异,儿童较为明显,常出现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可伴有畏寒、倦怠、食欲减退等症状,部分儿童还可能出现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成人则可能有全身不适、乏力等表现。这是因为中耳感染后,炎症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引发全身性的应激反应。
2.局部症状
耳痛:多数患者会出现耳痛,儿童往往表现为哭闹不安、搔抓耳朵,婴儿可能会因为耳痛而频繁摇头。成人耳痛多为剧烈的搏动性跳痛或刺痛,在吞咽时耳痛会加重,这是由于中耳内压力变化刺激耳部神经所致。
听力下降及耳鸣:患者可感觉听力减退、耳鸣,开始时可能感觉耳闷,随着病情发展听力逐渐下降,耳鸣多为低调间歇性,如“嗡嗡”声,这是因为中耳炎症导致传音结构功能障碍。
耳漏:鼓膜穿孔后会有液体流出,初始为血性分泌物,之后变为脓性分泌物,这是中耳内的炎症渗出物通过穿孔的鼓膜流出。
二、急性中耳炎的治疗
1.一般治疗
休息与饮食:患者需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减轻身体的负担,促进机体恢复。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营养的摄入,保证其正常的生长发育需求。
对症处理:对于发热的患者,可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或药物退热(但需遵循儿童用药安全原则,避免使用不适合低龄儿童的退热方式),以降低体温,缓解不适症状。
2.药物治疗
抗生素: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的使用要遵循足量、足疗程的原则,以有效控制中耳的感染。例如,对于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中耳炎,抗生素能够杀灭中耳内的致病菌,防止感染进一步加重。
局部用药:鼓膜穿孔前可使用苯酚甘油滴耳液消炎止痛,但鼓膜穿孔后应立即停止使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鼓膜穿孔后可先用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外耳道脓液,然后再局部使用抗生素滴耳液,如氧氟沙星滴耳液等,以直接作用于中耳病变部位,发挥抗菌消炎的作用。
3.手术治疗
鼓膜切开术:如果患者鼓膜膨出明显,经药物治疗后无明显好转,或中耳积液较多,可行鼓膜切开术,以引流中耳积液,改善中耳通气,促进炎症消退。
鼓膜穿刺术:对于中耳积液较少的患者,可采用鼓膜穿刺术抽取积液,缓解耳部不适症状。
乳突切开术:当急性中耳炎合并乳突炎,经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考虑行乳突切开术,清除乳突内的炎性病变组织。
三、不同人群急性中耳炎的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
家长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病情变化,尤其是体温、耳痛、精神状态等情况。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家长需留意儿童是否有异常哭闹、搔抓耳朵等表现。在治疗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用药,由于儿童的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全,用药时要特别注意药物的剂量和种类,避免使用对儿童肝肾功能有较大影响的药物。同时,要保持儿童耳部的清洁,避免污水进入耳朵,加重感染。
2.成人患者
成人患者在治疗期间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要积极配合治疗,按时用药,遵循医嘱完成整个治疗疗程。如果同时患有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要注意控制基础疾病的病情,因为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急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此外,成人要注意保持耳部的卫生,避免频繁挖耳等不良习惯。
3.特殊病史患者
对于有耳部既往病史的患者,如曾有慢性中耳炎病史,在发生急性中耳炎时要更加警惕病情的发展。要及时向医生告知既往病史,以便医生制定更合适的治疗方案。例如,曾有鼓膜穿孔病史的患者,在治疗急性中耳炎时,要注意观察鼓膜的变化情况,防止穿孔加重或出现其他并发症。对于患有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由于其免疫力较低,急性中耳炎的治疗可能需要更加谨慎,要密切监测病情,防止感染扩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