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区分湿疹和疥疮
本文分别从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四方面介绍湿疹和疥疮,湿疹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分急性、亚急性、慢性,依情况选药并避刺激;疥疮由疥螨引起,有典型皮疹、夜间瘙痒,用杀疥虫等药物治疗且家庭集体患者同治。
一、病因方面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内部因素如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精神紧张、失眠、过度疲劳、情绪变化等精神改变,以及感染病灶、新陈代谢障碍和内分泌功能失调等;外部因素如生活环境、气候变化、食物等均可影响湿疹的发生,外界刺激如日光、寒冷、干燥、炎热、热水烫洗以及各种动物皮毛、植物、化妆品、肥皂、人造纤维等均可诱发。湿疹的发生是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关。
疥疮:是由疥螨在人体皮肤表皮层内引起的接触性传染性皮肤病。可通过直接接触(包括性接触)而传染,也可通过患者使用过的衣物而间接传染。疥螨喜欢侵犯皮肤薄嫩部位,如手指缝、手腕屈侧、肘窝、腋窝、女性乳房下、脐周、腰部、下腹部、生殖器、腹股沟及股上部内侧等。
二、临床表现方面
湿疹:
急性湿疹:皮损初为多数密集的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或小水疱,基底潮红,逐渐融合成片,由于搔抓,丘疹、丘疱疹或水疱顶端抓破后呈明显的点状渗出及小糜烂面,边缘不清。如继发感染,炎症更明显,可形成脓疱、脓痂、毛囊炎、疖等。自觉剧烈瘙痒。好发于面、耳、手、足、前臂、小腿等外露部位,严重者可弥漫全身,多对称发布。
亚急性湿疹:急性湿疹炎症减轻后,皮损以小丘疹、结痂和鳞屑为主,仅见少量丘疱疹及糜烂。仍有剧烈瘙痒。
慢性湿疹:常因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不愈而转为慢性湿疹;也可开始即为慢性湿疹。表现为患处皮肤增厚、浸润,棕红色或色素沉着,表面粗糙,覆鳞屑,或因抓破而结痂。自觉瘙痒剧烈。常见于手、足、小腿、肘窝、股部、乳房、外阴、肛门等处,多对称发布。不同部位的湿疹,其皮肤损害也有一定差异,如耳部湿疹易伴发感染,乳房湿疹常见于哺乳期女性等。
疥疮:
皮疹特点:典型皮损为针头大小的丘疱疹和疱疹。在指缝处可查到灰白色、浅黑色或普通皮色的隧道,在隧道末端可找到疥螨。
瘙痒:夜间瘙痒加剧,可能与疥螨在夜间活动频繁有关。
好发部位:皮肤薄嫩处,上述提到的手指缝、手腕屈侧等部位是好发区域,婴幼儿疥疮的皮疹可累及头面部、掌跖等部位,这与婴幼儿皮肤较薄嫩有关。
三、诊断方面
湿疹:主要根据病史、皮疹形态及病程等进行诊断。需要与接触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特应性皮炎等疾病相鉴别。接触性皮炎有接触过敏原的病史,皮疹局限于接触部位,边界清楚,去除病因后较快痊愈;神经性皮炎常有苔藓样变,无多形性皮疹,瘙痒呈阵发性;特应性皮炎常有家族过敏史,伴有哮喘、过敏性鼻炎等,皮肤干燥,病程慢性等特点。
疥疮:根据接触史、典型皮疹、夜间瘙痒加剧等表现,找到疥螨即可确诊。可通过消毒的针尖挑破隧道末端的丘疹或水疱,取出疥螨镜检;也可刮取患处皮屑,在显微镜下查找疥螨或虫卵。需要与湿疹、虱病等疾病相鉴别,虱病有虱虫发现,皮疹主要为丘疹、瘀斑等,有瘙痒,但无隧道等疥疮特征性表现。
四、治疗方面
湿疹:治疗目的在于抗炎、止痒。一般根据湿疹的分期和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急性期无渗液或渗出不多者可用糖皮质激素霜剂,渗出多者可用3%硼酸溶液冷湿敷;亚急性期可选用糖皮质激素乳剂、糊剂;慢性期可选用糖皮质激素软膏、硬膏、涂膜剂等。也可使用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等。同时要避免各种外界刺激,如热水烫洗、暴力搔抓、过度洗拭等。
疥疮:治疗原则是杀疥虫、灭虫卵、消除症状、防治并发症。常用药物有10%-20%硫磺软膏(婴幼儿用5%)、5%三氯苯醚菊酯霜、25%苯甲酸苄酯乳剂等。治疗前需洗澡,然后将药物从颈部以下全身涂抹,皮疹集中的部位应反复涂药并加压摩擦。疗程结束后更换干净衣服。家庭或集体生活中的患者应同时治疗,以避免相互传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