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扁桃体炎是什么病
慢性扁桃体炎是腭扁桃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多由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等引起,有局部和全身症状,通过病史和检查诊断,可非手术或手术治疗,需保持口腔清洁等预防。其病因包括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和自身免疫因素;临床表现有局部的反复发作咽痛、口臭、扁桃体肿大及全身的消化不良等;诊断依据病史和扁桃体检查、实验室检查;治疗分非手术(增强免疫力、局部治疗、中医中药)和手术(有相应指征时);预防要保持口腔清洁、避免刺激、积极治疗急性扁桃体炎、加强锻炼。
一、慢性扁桃体炎的定义
慢性扁桃体炎是腭扁桃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多由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或因扁桃体隐窝引流不畅,窝内细菌、病毒滋生感染而演变为慢性炎症。
二、病因
1.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急性扁桃体炎时,隐窝内上皮坏死,细菌及炎性渗出物聚集其中,隐窝引流不畅,导致本病的发生和发展,且往往因受凉、劳累、烟酒过度、有害气体刺激等因素,使机体抵抗力下降时,病原体大量繁殖而发病。儿童及青少年因自身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相对更易反复发生急性扁桃体炎进而转为慢性;成年人若生活不规律、长期处于疲劳状态等也易诱发。
2.自身免疫因素:近年来认为自身免疫反应也是引起慢性扁桃体炎的重要机制。当扁桃体隐窝内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作为抗原,反复进入机体后,可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反应,长期的免疫反应可能导致扁桃体组织的损伤和炎症持续存在。
三、临床表现
1.局部症状
反复发作咽痛:患者常自述咽痛,每遇感冒、受凉、劳累、睡眠欠佳或烟酒刺激后咽痛发作,并有咽部不适及堵塞感。儿童若扁桃体过度肥大,可能出现呼吸不畅、睡眠打鼾、吞咽或言语共鸣障碍等。
口臭:由于扁桃体内细菌繁殖生长及残留的脓性栓塞物,可致口臭。
扁桃体肿大:部分患者可见扁桃体肥大,小儿多较明显。
2.全身症状:常有消化不良、头痛、乏力、低热等表现。全身症状多见于儿童,因慢性扁桃体炎可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出现反复的上呼吸道感染等情况,进而引起一系列全身不适。
四、诊断
1.病史:有反复急性扁桃体炎发作史。
2.检查
扁桃体检查:扁桃体及舌腭弓慢性充血,黏膜呈暗红色;扁桃体隐窝口可见黄白色干酪样点状物,挤压舌腭弓时,点状物可从隐窝口排出;扁桃体大小不定,儿童、青年多属增生者,扁桃体表面可见瘢痕,凹凸不平,与周围组织常有粘连。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总数可正常或轻度升高,淋巴细胞比例可能相对增高,提示存在慢性炎症反应。
五、治疗
1.非手术治疗
增强免疫力:锻炼身体,注意休息,提高机体抵抗力,减少扁桃体炎的发作次数。对于儿童,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有助于增强自身免疫力;成年人则要避免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方式。
局部治疗:可用复方硼砂溶液、呋喃西林溶液等含漱,以清洁口腔,减轻炎症反应。
中医中药:中医认为慢性扁桃体炎多与肺肾阴虚、气血瘀滞等有关,可根据具体证型采用中药调理,如养阴清肺、活血化瘀等治法,但需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
2.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当慢性扁桃体炎已成为引起其他脏器病变的病灶,如风湿性心脏病、关节炎、肾炎等,或扁桃体过度肥大影响呼吸及吞咽功能时,可考虑行扁桃体切除术。对于儿童患者,需谨慎评估手术时机,一般建议在5岁以后,且尽量避免低龄儿童过早手术,但如果出现严重影响呼吸等紧急情况时也可考虑及时手术。
六、预防
1.保持口腔清洁:养成饭后漱口、早晚刷牙的良好习惯,减少口腔内细菌滋生。
2.避免刺激:尽量避免烟酒过度及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减少对扁桃体的不良刺激。
3.积极治疗急性扁桃体炎:一旦发生急性扁桃体炎,应及时、彻底地治疗,防止其转为慢性。尤其是儿童患者,家长要重视急性扁桃体炎的治疗,遵医嘱足疗程用药,不要症状稍有缓解就自行停药。
4.加强锻炼:日常生活中,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