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扁桃体炎用什么方法治疗
慢性扁桃体炎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一般治疗需调整生活方式(保证睡眠、注意口腔卫生、避免过度用嗓)和饮食(清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蔬果);药物治疗急性发作时用抗生素,局部用含漱液;手术指征为反复发作影响生活学习、过度肥大致呼吸等问题、成病灶引全身并发症,方式有剥离术等;儿童患者治疗谨慎,优先非药物,药物选药考虑年龄体重,手术严格把握指征且术后特殊照顾;老年患者治疗需综合基础疾病,手术评估全身状况,术后加强护理。
一、一般治疗
1.生活方式调整:
对于儿童患者,应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因为儿童免疫系统尚不完善,充足睡眠利于其正常发育及免疫功能维持。成人也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熬夜会影响身体的免疫调节机制。
注意口腔卫生,坚持每天早晚正确刷牙,饭后漱口,可使用含抗菌成分的漱口水辅助清洁口腔,减少口腔内细菌滋生,降低扁桃体炎复发风险。尤其对于有慢性扁桃体炎病史的人群,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是基础的预防及辅助治疗措施。
避免过度用嗓,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过度用嗓会加重扁桃体的负担,可能诱发慢性扁桃体炎发作或使症状加重。例如教师、歌手等用嗓较多的人群更要注意合理用嗓。
2.饮食调节:
饮食宜清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如橙子、菠菜等,维生素有助于维持黏膜的正常功能,对扁桃体的健康有积极作用。儿童在饮食中应保证蔬菜水果的摄入比例,可通过制作花样菜品等方式提高儿童的接受度。成人也应遵循清淡饮食原则,减少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的摄入,这类食物易刺激扁桃体,导致炎症反复。
二、药物治疗
1.抗生素应用:当慢性扁桃体炎急性发作时,可根据病情选用抗生素。一般首选青霉素类抗生素,如患者对青霉素类过敏,可选用头孢菌素类等其他合适抗生素。抗生素的使用需严格遵循临床指征,由医生根据患者的感染情况等综合判断,因为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耐药等问题,尤其对于儿童,更要谨慎选择合适的抗生素种类及剂量范围。
2.局部用药:可使用含漱液,如复方硼砂含漱液等,有清洁、杀菌、减轻炎症的作用。局部用药能直接作用于扁桃体局部,缓解局部的炎症反应,儿童使用时需在成人监护下正确使用含漱液,避免误咽等情况发生。
三、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
若慢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每年发作次数达7-8次及以上,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尤其儿童患者,会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及学业)。
扁桃体过度肥大,引起呼吸不畅、睡眠打鼾、吞咽困难等症状,儿童患者若出现此类情况,可能影响面部发育及智力发育,需及时考虑手术。
已经成为病灶,引起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肾炎等全身并发症时,应在病情稳定期考虑行扁桃体切除术。
2.手术方式:目前常用的手术方式为扁桃体剥离术和扁桃体挤切术等。手术需在严格的术前评估下进行,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对于儿童患者,手术过程中需特别注意保护周围组织,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术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包括出血、疼痛等情况,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慢性扁桃体炎的治疗需更加谨慎,一般优先采用非药物治疗措施,如加强口腔卫生、调整饮食等。在药物治疗时,抗生素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体重等因素,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手术治疗需严格把握指征,对于可以通过保守治疗缓解的儿童患者,尽量不急于手术,且术后护理要注重儿童的心理安抚及饮食等方面的特殊照顾,因为儿童身体恢复能力虽强,但心理适应及术后饮食管理对其康复很重要。
2.老年患者:老年慢性扁桃体炎患者在治疗时,需综合考虑其基础疾病情况。例如老年患者常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在使用抗生素时要注意药物对这些基础疾病的影响。手术治疗时,要充分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确保患者能够耐受手术。术后要加强对老年患者的护理,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等,因为老年患者恢复相对较慢,且可能存在多种并发症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