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咽喉咙痛是什么原因
吞咽喉咙痛可由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因素引起。感染性因素包括流感病毒、鼻病毒、EB病毒等病毒感染,以及A组β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非感染性因素有环境中干燥空气、有害气体刺激,用嗓过度,过敏反应,反流性咽喉炎,还有咽喉部良性和恶性肿瘤等。
一、感染性因素
1.病毒感染
流感病毒:流感病毒感染可引发咽喉痛,流感具有季节性,在流感流行季节,患者感染流感病毒后,除了有发热、咳嗽、流涕等症状外,咽喉痛较为常见。研究表明,流感病毒会侵袭咽喉部黏膜,导致黏膜充血、水肿,从而引起疼痛。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相对成人更易感染流感病毒而出现吞咽喉咙痛的症状,且儿童感染后可能病情进展较快,需密切关注。
鼻病毒:鼻病毒是引起普通感冒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当人体感染鼻病毒后,常出现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同时也可伴有咽喉痛。其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各年龄段人群均可感染,儿童因接触环境中鼻病毒的机会较多,发生咽喉痛的概率相对较高。
EB病毒:EB病毒感染可导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会出现发热、咽痛、颈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咽喉痛通常较为明显,检查可见咽喉部充血、扁桃体肿大,甚至有渗出物。青少年和年轻成人感染EB病毒的风险相对较高,发病时需注意与其他疾病鉴别诊断。
2.细菌感染
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是引起急性扁桃体炎的主要致病菌。患者起病急,常有明显咽痛,吞咽时疼痛加重,可伴有高热、畏寒等症状。检查可见扁桃体红肿,表面有脓性分泌物。儿童和青少年是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高发人群,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风湿热、肾小球肾炎等并发症。
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葡萄球菌感染也可导致咽喉部炎症,引起吞咽喉咙痛。多发生于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比如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等情况后,咽喉部黏膜防御功能减弱,葡萄球菌易侵入引发感染。
二、非感染性因素
1.环境因素
干燥空气:长期处于干燥的环境中,如冬季暖气房内空气湿度较低,会使咽喉部黏膜水分丢失过多,导致黏膜干燥、受损,从而引起吞咽喉咙痛。北方地区冬季气候干燥,居民若不注意补充水分,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有害气体刺激:长期接触有害气体,如工业废气、汽车尾气中的有害成分,或者在污染严重的环境中工作、生活,这些有害气体可刺激咽喉部黏膜,引起炎症反应,出现咽喉痛症状。例如在化工厂附近工作的人群,长期暴露于有害气体环境中,吞咽喉咙痛的发生率可能较高。
2.用嗓过度
长期大声说话、唱歌、喊叫等用嗓过度的情况,会使咽喉部肌肉疲劳,声带及咽喉部黏膜受损,导致吞咽喉咙痛。教师、歌手等职业人群由于用嗓频繁,是用嗓过度导致咽喉痛的高发人群。儿童若长时间哭闹,也可能引起咽喉部黏膜损伤,出现咽喉痛。
3.过敏反应
季节性过敏:如花粉过敏,在花粉传播季节,过敏体质的人接触花粉后,可引起咽喉部黏膜的过敏反应,出现咽喉痒、痛、咳嗽等症状。不同地区花粉传播的季节和种类不同,生活在花粉较多地区的人群需注意防范。
食物过敏:某些人对特定食物过敏,如海鲜、坚果等,进食后可引起咽喉部黏膜水肿,导致吞咽喉咙痛。儿童食物过敏的情况相对较多,家长需注意观察儿童进食后是否出现咽喉不适等过敏症状。
4.反流性咽喉炎
胃内容物反流至咽喉部,刺激咽喉黏膜,引起炎症反应,导致吞咽喉咙痛。肥胖人群、妊娠女性由于腹部压力增加,更容易出现胃食管反流;患有胃肠道疾病,如胃食管反流病、胃溃疡等的人群,反流性咽喉炎的发生率也较高。夜间睡眠时平卧状态更易发生反流,所以部分患者夜间咽喉痛症状可能加重。
5.肿瘤因素
咽喉部良性肿瘤:如乳头状瘤等,肿瘤生长到一定程度时可阻塞咽喉部,引起吞咽时疼痛。良性肿瘤生长缓慢,早期症状可能不典型,随着肿瘤增大,症状逐渐明显。
咽喉部恶性肿瘤:如喉癌、下咽癌等,早期可能仅表现为咽喉部异物感、疼痛等症状,随着病情进展,疼痛会逐渐加重,还可伴有吞咽困难、痰中带血等症状。中老年人是咽喉部恶性肿瘤的高发人群,长期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增加患病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