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心绞痛的症状有什么
冠心病有典型症状为发作性胸痛,还存在不典型症状,包括疼痛部位、性质不典型及伴随全身症状、呼吸困难等,其诱发因素有体力活动、情绪激动、寒冷刺激、饱食等且有重复性和时间规律性,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糖尿病患者表现有差异
一、典型症状
冠心病心绞痛典型症状为发作性胸痛,多发生于胸骨体上段或中段之后,可波及心前区,有手掌大小范围,甚至横贯前胸,界限不很清楚。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咽或下颌部。胸痛常为压迫、发闷或紧缩性,也可有烧灼感,但不尖锐,不像针刺或刀扎样痛,发作时,患者往往被迫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直至症状缓解。一般持续3~5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等硝酸酯类药物后可缓解。
二、不典型症状
1.疼痛部位不典型
女性患者:女性冠心病心绞痛疼痛部位可能更不典型,可表现为上腹部、牙齿、咽部等部位的不适,容易被忽视,这可能与女性的生理结构及神经传导特点有关,女性的痛觉神经分布和传导路径可能存在个体差异,导致疼痛表现不典型。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对疼痛的感知可能不敏感,疼痛部位也可能不典型,有的仅表现为胸闷、气短等,而无明显的胸痛症状,这是因为老年人的痛觉神经功能减退,对疼痛的感知阈值升高。
2.疼痛性质不典型
部分患者:疼痛性质可能不是典型的压迫、发闷或紧缩性,而是表现为隐痛、胀痛等,这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心肌缺血的程度及个体的痛觉感受有关。例如,当冠状动脉狭窄不是非常严重时,心肌缺血程度相对较轻,疼痛性质可能相对较轻微、不典型。
3.伴随症状
全身症状:发作时可伴有出汗、恶心、呕吐、乏力等全身症状。出汗是因为疼痛刺激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汗腺分泌增加;恶心、呕吐可能是疼痛刺激了迷走神经,引起胃肠道反应;乏力则是由于心肌缺血,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全身供血不足所致。
呼吸困难:有的患者在心绞痛发作时会出现呼吸困难,这是因为心肌缺血导致心功能不全,肺淤血,从而引起呼吸困难。尤其在老年人中,本身心肺功能可能就有所下降,心绞痛发作时更容易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
三、诱发因素及特点
1.诱发因素
体力活动:如快走、爬楼梯、从事重体力劳动等,在体力活动时,心脏需氧量增加,而冠状动脉供血不能相应增加,从而诱发心绞痛。
情绪激动:生气、紧张、焦虑、过度兴奋等情绪变化时,体内会分泌一些激素,如肾上腺素等,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肌耗氧量增加,容易诱发心绞痛。
寒冷刺激:寒冷环境下,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血压升高,心脏后负荷加重,心肌耗氧量增加,同时冠状动脉痉挛,也可能诱发心绞痛。
饱食:进食大量食物后,尤其是高脂、高糖食物,消化系统需要更多的血液供应,导致冠状动脉供血相对不足,而且饱食后血脂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加,也会加重心脏负担,诱发心绞痛。
2.发作特点
重复性:在相同的诱发因素下,心绞痛往往会重复发作。例如,一位患者在快走诱发心绞痛后,下次快走时可能又会出现类似的胸痛等症状。
时间规律性:一般来说,心绞痛的发作时间相对固定,在相同强度的体力活动或相似的情绪状态下,发作时间相近。但也有个体差异,有的患者发作时间不固定。
四、特殊人群表现差异
1.儿童冠心病心绞痛:儿童冠心病非常罕见,但如果有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等情况,可能会出现心绞痛症状。儿童的表现可能与成人不同,可能表现为哭闹、烦躁不安、活动耐力下降等,因为儿童无法准确表达胸痛等不适,需要家长和医生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异常。
2.孕妇冠心病心绞痛:孕妇由于生理变化,血容量增加,心脏负担加重,容易发生心绞痛。孕妇的症状可能与非孕妇有所不同,需要特别注意,因为药物使用受到限制,治疗上更倾向于非药物干预,如休息、避免诱发因素等,同时要密切监测胎儿情况。
3.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心绞痛: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心绞痛时,症状可能不典型,因为糖尿病会导致神经病变,使患者对疼痛的感知减退,所以可能疼痛较轻或不典型,但心肌缺血的风险更高,需要更加积极地控制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预防心绞痛的发作及病情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