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与普通鼻炎的区别
鼻炎分为过敏性鼻炎和普通鼻炎,病因上过敏性鼻炎由过敏原引起,普通鼻炎由感染、结构异常等引起;症状上过敏性鼻炎有阵发性喷嚏等典型症状,普通鼻炎不同类型表现不同;发病特点上过敏性鼻炎有季节性等特点,普通鼻炎急性多在抵抗力下降时发病;诊断上过敏性鼻炎通过病史等检查,普通鼻炎通过病史等检查;治疗与预防上过敏性鼻炎需避免过敏原等,普通鼻炎对症或用抗生素治疗等并注意预防。
一、病因方面
过敏性鼻炎:主要是由过敏原引起,常见过敏原包括花粉(如春季的蒿草花粉、秋季的树木花粉等)、尘螨、动物皮屑、霉菌孢子等。过敏体质人群接触相应过敏原后,免疫系统会发生异常反应,引发鼻腔黏膜的炎症。例如,有研究表明,在花粉传播季节,过敏性鼻炎患者数量明显增加,与花粉浓度呈正相关。
普通鼻炎:多由病毒、细菌感染引起,如普通感冒病毒、链球菌等感染鼻腔后引发炎症;也可因鼻腔结构异常(如鼻中隔偏曲)、环境刺激(如长期吸入刺激性气体、空气污染)、鼻腔用药不当等因素导致。例如,长期处于工业污染严重环境中的人群,普通鼻炎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二、症状表现方面
过敏性鼻炎:典型症状为阵发性喷嚏,每天数次阵发性发作,每次多于3个,甚至数十个;大量清水样鼻涕,发作时鼻涕不断;鼻痒,多数患者鼻内发痒,花粉症患者可伴眼痒、耳痒和咽痒;鼻塞,程度轻重不一,间歇性或持续性。此外,还可能出现嗅觉减退,多为暂时性,与鼻黏膜水肿、鼻塞有关,去除病因后可恢复。儿童过敏性鼻炎患者可能还会出现揉鼻、挖鼻等表现,长期鼻塞可能影响面部发育。
普通鼻炎:急性鼻炎初期可出现鼻内干燥、灼热感或痒感,继而出现鼻塞、流水样涕,后期鼻涕变为黏液性、黏脓性。慢性鼻炎主要表现为鼻塞,呈间歇性或持续性,伴嗅觉减退、头痛、头昏等。萎缩性鼻炎主要症状为鼻黏膜干燥、鼻塞、鼻出血、嗅觉减退或丧失、呼气有恶臭味等。例如,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鼻炎患者,体温可能会升高,而过敏性鼻炎患者一般体温正常。
三、发病特点方面
过敏性鼻炎:具有季节性或常年性特点,季节性过敏性鼻炎与花粉等过敏原的季节性分布相关,常年性过敏性鼻炎则与尘螨、霉菌等常年存在的过敏原有关。发病有明显的个体差异,过敏体质者更容易发病,且往往有家族过敏史倾向。例如,父母一方有过敏性鼻炎,子女患过敏性鼻炎的概率会增加。
普通鼻炎:急性鼻炎多在季节变换、劳累等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发病。慢性鼻炎常因急性鼻炎反复发作、鼻腔结构异常等因素长期存在而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但病情可能随环境变化而波动。例如,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中,普通鼻炎患者的症状可能会加重。
四、诊断方面
过敏性鼻炎:主要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了解症状发作与接触过敏原的关系等;皮肤点刺试验,将常见过敏原滴于患者皮肤,观察皮肤反应来判断是否过敏;血清特异性IgE检测,检测血液中针对特定过敏原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水平,辅助诊断过敏性鼻炎。
普通鼻炎: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发病的诱因、病程等;鼻内镜检查,观察鼻腔黏膜的形态、颜色、有无分泌物等情况;对于感染性鼻炎可能还会进行鼻腔分泌物涂片或培养,以明确病原体。例如,普通感冒引起的鼻炎,通过鼻内镜检查可见鼻黏膜充血、肿胀,有分泌物等表现。
五、治疗与预防方面
过敏性鼻炎:避免接触过敏原是首要的预防措施,如在花粉季节减少外出、佩戴口罩等;药物治疗常用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等)、鼻用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等);特异性免疫治疗适用于常规治疗无效的患者。预防上要注意保持室内清洁,减少尘螨滋生,定期清洗床上用品等。儿童过敏性鼻炎患者在预防时要特别注意避免接触可能的过敏原,如宠物毛发等,同时要保证充足的营养和适当的运动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普通鼻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普通鼻炎多为自限性,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如使用减充血剂缓解鼻塞等;细菌感染引起的则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预防上要注意增强体质,预防感冒,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积极治疗鼻腔结构异常等基础疾病。儿童普通鼻炎患者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在呼吸道疾病流行季节尽量少去人员密集场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