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胆囊炎是什么病
急性胆囊炎是常见外科急腹症,由胆囊管梗阻、细菌感染等致胆囊急性炎症。病因包括胆囊管梗阻(多因结石嵌顿等)和细菌感染(致病菌多逆行等)。临床表现有右上腹绞痛等症状及右上腹压痛等体征。诊断靠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分非手术(禁食减压、抗感染、解痉止痛)和手术(病情重等需手术)。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妊娠期女性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定义
急性胆囊炎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急腹症,是由于胆囊管梗阻、细菌感染等原因引起的胆囊急性炎症反应。
二、病因
1.胆囊管梗阻
多由胆囊结石嵌顿于胆囊管引起,结石可直接损伤胆囊黏膜,导致胆汁排出受阻,胆汁淤积,刺激胆囊壁发生炎症。在肥胖、妊娠、高脂饮食等因素影响下,胆囊结石形成风险增加,从而增加急性胆囊炎的发病几率。例如,肥胖人群由于代谢紊乱等因素,胆汁成分易发生改变,更易形成结石引发梗阻。
少数情况可能是蛔虫钻入胆囊管或胆管,造成梗阻并引起感染导致急性胆囊炎。
2.细菌感染
致病菌多从胆道逆行侵入胆囊,也可经血液循环或淋巴途径进入胆囊。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厌氧菌等。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这些细菌容易在胆囊内繁殖引发炎症。比如,老年人由于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更容易发生细菌感染导致的急性胆囊炎。
三、临床表现
1.症状
腹痛:多为右上腹阵发性绞痛,可向右肩部或背部放射,疼痛程度较为剧烈,常在进食油腻食物后发作。这是因为进食油腻食物后,胆囊收缩,结石移动刺激胆囊壁引起疼痛。例如,患者在饱餐高脂饮食后突发右上腹剧烈疼痛并放射至肩背。
消化道症状:可出现恶心、呕吐、厌食等症状,呕吐后腹痛症状多无明显缓解。这是由于胆囊炎症刺激胃肠道,导致胃肠功能紊乱。
发热:病情较轻时可仅有低热,病情较重时可出现高热,体温可达38-39℃,甚至更高。这是机体对炎症的一种免疫反应。
2.体征
右上腹压痛:右上腹胆囊区域有明显压痛,部分患者可触及肿大的胆囊,墨菲征阳性(检查者将左手平放于患者右肋部,拇指置于右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交界处,嘱患者缓慢深吸气,若在吸气过程中因拇指触及肿大的胆囊引起疼痛而突然屏气,称为墨菲征阳性)。
四、诊断方法
1.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常升高,提示存在炎症反应。例如,白细胞计数可升高至(10-20)×10/L,中性粒细胞比例多在80%以上。
生化检查:部分患者可有血清胆红素、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升高等,反映肝功能可能受到一定影响。
2.影像学检查
腹部B超:是诊断急性胆囊炎的首选检查方法,可发现胆囊增大、胆囊壁增厚、胆囊内结石等情况,准确率较高。例如,B超下可见胆囊壁呈“双边征”,即胆囊壁增厚且外层和内层回声增强,中间为低回声带。
CT检查:对于诊断不明确的患者可考虑进行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胆囊周围情况、有无脓肿形成等,但一般不作为首选。
五、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
禁食、胃肠减压:可减少胆汁分泌,减轻胆囊负担,缓解腹痛等症状。
抗感染治疗:根据病情选用合适的抗生素,如头孢菌素类等,控制细菌感染。
解痉止痛:可使用阿托品等药物缓解胆道痉挛引起的疼痛。
2.手术治疗
对于病情严重、保守治疗无效或出现胆囊穿孔等并发症的患者,需行手术治疗,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等。手术时机的选择需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综合判断。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患急性胆囊炎相对较少,但一旦发病需引起重视。儿童可能不能准确表述腹痛等症状,家长需密切观察。治疗上优先考虑非手术治疗,如抗感染、对症支持等,手术需谨慎评估,因为儿童身体各方面机能尚未发育完全,手术风险相对较高。
2.老年人: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对疼痛等症状的感知可能不敏锐,病情变化往往较快。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抗感染治疗需考虑老年人肝肾功能情况,合理选择抗生素,手术治疗需充分评估手术耐受性。
3.妊娠期女性:妊娠期急性胆囊炎较为特殊,治疗需兼顾胎儿安全。非手术治疗是首选,如病情需要手术,需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方式,尽量减少对胎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