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咽炎中医如何治疗
中医针对慢性咽炎有辨证论治、外治疗法及生活方式调护等方面。辨证论治分肺肾阴虚型用百合固金汤加减、脾胃虚弱型用补中益气汤加减、痰凝血瘀型用会厌逐瘀汤合二陈汤加减;外治疗法包括中药含漱、穴位贴敷、针灸治疗;生活方式调护在饮食上根据不同证型有相应宜忌,起居要注意保暖和环境湿度,情志需保持舒畅。
一、中医辨证论治
1.肺肾阴虚型:症见咽部干痛,灼热,午后症状加重,伴手足心热、腰膝酸软等。治以滋养肺肾、清利咽喉,常用百合固金汤加减。现代研究表明,百合固金汤中的药物成分具有抗炎、调节免疫等作用,能改善咽部炎症状态,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以应对慢性咽炎的病理变化,其抗炎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因子释放等有关,免疫调节作用则可帮助机体恢复正常的免疫稳态来抵御咽喉部的慢性炎症刺激。
2.脾胃虚弱型:表现为咽部不适,微痛,异物感,伴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薄等。治以健脾和胃、升清降浊,可选用补中益气汤加减。研究发现,补中益气汤能调节胃肠功能,改善脾胃虚弱导致的营养吸收等问题,进而影响机体整体状态,对于因脾胃虚弱引发的慢性咽炎,通过调节脾胃功能,改善全身气血生化不足的情况,从而缓解咽喉部的不适症状,其调节胃肠功能的作用可能与调节胃肠激素分泌等相关。
3.痰凝血瘀型:可见咽部异物感明显,咽黏膜暗红,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伴胸闷、胁胀等。治以化痰祛瘀、利咽开音,常用会厌逐瘀汤合二陈汤加减。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该类方剂中的药物具有改善微循环、抑制纤维组织增生等作用,对于咽部的痰凝和血瘀状态有改善作用,改善微循环可促进咽部局部的气血运行,减轻瘀血状态,抑制纤维组织增生则有助于缓解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等病理改变。
二、中医外治疗法
1.中药含漱:常用药物有金银花、连翘、黄芩等清热解毒之品煎水含漱。含漱可直接作用于咽部,起到清洁咽喉、减轻炎症的作用,其清热解毒成分能抑制咽部的致病微生物,减轻局部炎症反应,对于缓解咽部的疼痛、红肿等症状有一定效果,不同药物成分通过其药理作用发挥对咽部炎症的改善作用。
2.穴位贴敷:可选取天突、廉泉、合谷等穴位进行贴敷治疗。穴位贴敷是通过药物对穴位的刺激,起到调节经络气血、改善咽部病症的作用。药物成分经皮吸收后,作用于相应经络穴位,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和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从而缓解慢性咽炎的症状,例如贴敷于天突穴可起到宽胸理气、通利咽喉的作用。
3.针灸治疗:针刺廉泉、人迎、太溪、照海等穴位。针灸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流通和脏腑功能。针刺廉泉等咽喉局部穴位可直接改善咽喉部的气血运行,太溪、照海等肾经穴位的针刺则可调节肾阴,对于肺肾阴虚型的慢性咽炎有较好的调节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神经递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等有关。
三、生活方式调护
1.饮食方面:肺肾阴虚型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燥热之品,如辣椒、花椒、羊肉等,宜多食百合、雪梨、银耳等滋阴润肺之品;脾胃虚弱型患者要避免食用生冷、油腻、难以消化的食物,如冷饮、油炸食品等,可适当食用山药、芡实、莲子等健脾和胃之品;痰凝血瘀型患者应减少食用肥甘厚味之品,如肥肉、甜食等,以免加重痰湿,可适当食用山楂、萝卜等化痰理气之品。不同体质类型的慢性咽炎患者在饮食上的注意事项,是基于其体质特点与疾病病理的关联,通过调整饮食来辅助疾病的治疗。
2.起居方面: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尤其是季节交替时。居住环境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干燥的环境容易加重咽部不适。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儿童应注意根据气温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在寒冷环境中过长时间停留;老年人则要尤其注意颈部保暖,因为其机体调节功能相对较弱。良好的起居环境和生活习惯有助于维持机体的正常状态,减少慢性咽炎的发作诱因。
3.情志方面: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长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因为情志不舒可影响脏腑功能,导致气血不畅,从而诱发或加重慢性咽炎。对于女性患者,由于其情绪相对敏感,更要注重情志调节;对于有长期精神压力的人群,如从事高强度工作的人群,要学会通过适当的方式缓解压力,如运动、冥想等,以维持机体的身心平衡,利于慢性咽炎的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