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咽炎的症状及治疗
小儿咽炎有局部症状如咽痛、咽部异物感、咳嗽,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食欲不振;治疗包括一般治疗(休息、多饮水、饮食调整)、药物治疗(病毒感染早期谨慎用抗病毒药,细菌感染根据情况用抗生素)、局部治疗(含漱、喷雾);不同人群小儿有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方面特殊注意事项,如新生儿等症状不典型需密切观察,要保证规律生活、室内空气适宜,既往反复咽炎者要提前预防等。
一、小儿咽炎的症状
1.局部症状:
咽痛:小儿常表现为哭闹、拒食等,年龄稍大的儿童可主诉咽部疼痛,尤其是吞咽时疼痛明显,这是因为咽部黏膜受到炎症刺激,神经末梢受激惹导致。
咽部异物感:小儿可能会频繁清嗓,感觉咽部有东西堵住,但又难以咳出或咽下。
咳嗽:炎症刺激咽喉部,可引起小儿咳嗽,多为刺激性咳嗽,可能影响小儿的睡眠和日常生活。
2.全身症状:
发热:病毒感染引起的咽炎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可在38℃-39℃甚至更高,一般持续1-2天;细菌感染引起的咽炎发热相对更明显,体温波动较大。这是因为病原体入侵人体后,免疫系统被激活,释放炎性介质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
乏力:小儿会感觉精神不佳,活动量减少,这是由于机体在对抗感染过程中消耗能量,处于相对疲劳的状态。
食欲不振:咽部疼痛等局部症状以及发热等全身不适会影响小儿的食欲,导致进食量减少。
二、小儿咽炎的治疗
1.一般治疗:
休息:保证小儿充足的睡眠,有利于机体恢复,因为睡眠时身体的各项生理功能可以更好地进行自我修复和调节。
多饮水:让小儿多喝温开水,保持咽部湿润,有助于减轻咽部不适,促进痰液稀释排出,一般每天饮水量可根据小儿年龄和体重适当调整,通常学龄前儿童每天约500-1000ml,学龄儿童可达到1000-1500ml。
饮食调整: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咽部刺激。例如可以选择米粥、面条、软嫩的蔬菜等。
2.药物治疗:
抗病毒药物: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咽炎,如腺病毒、柯萨奇病毒等感染,在病程早期可考虑使用抗病毒药物,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一般来说,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小儿,轻度病毒感染引起的咽炎多可自行恢复,抗病毒药物并非首选,只有在明确病毒感染且病情较重时才会谨慎使用特定的抗病毒药物。
抗生素:如果是细菌感染导致的咽炎,如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可根据病情选用抗生素。但要避免滥用抗生素,需由医生根据血常规等检查结果判断是否存在细菌感染以及感染的严重程度来决定是否使用抗生素及选择合适的抗生素种类。
3.局部治疗:
含漱:可使用生理盐水等进行含漱,能清洁咽部,减轻炎症反应。但要注意小儿年龄较小,含漱时需防止误吸,可选择儿童专用的含漱液或用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轻柔地冲洗咽部。
喷雾:一些局部用的喷雾制剂可以缓解咽部炎症和疼痛,但使用时要注意操作方法,避免小儿哭闹导致药物误吸等情况发生。
三、不同人群(小儿)的特殊注意事项
1.年龄因素:
新生儿及婴儿时期,小儿咽部解剖结构和免疫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咽炎时症状可能不典型,如仅表现为拒奶、呼吸稍促等,家长需密切观察,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因为婴儿病情变化较快,容易延误治疗。
学龄前及学龄儿童,相对能表达自身不适,但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药物的选择和使用方法,避免因小儿不配合而影响治疗效果,同时要关注其心理状态,给予适当的安抚,减轻其对疾病的恐惧。
2.生活方式:
要保证小儿有规律的生活作息,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运动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降低咽炎的发生风险或促进康复。例如每天保证学龄前儿童10-13小时、学龄儿童9-11小时的睡眠时间,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如每天进行30分钟-1小时的散步、跑步等运动。
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维持合适的温度(20℃-25℃)和湿度(50%-60%),避免空气过于干燥或污浊刺激小儿咽部。
3.病史因素:
如果小儿有既往反复发作咽炎的病史,家长要更加留意其日常症状,在季节变化等易发病的时期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如注意增减衣物,避免接触过敏原等。如果小儿有过敏史,在选择药物治疗时要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过敏的药物成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