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真菌感染皮肤病
真菌感染皮肤病由真菌侵犯皮肤等部位引起,常见真菌有皮肤癣菌等,发病机制与真菌嗜角质蛋白及多种感染途径相关,有体癣等常见类型及相应表现,可通过临床表现和真菌学检查诊断,预防需保持清洁干燥等,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有各自注意事项。
真菌感染皮肤病的发病机制
真菌具有嗜角质蛋白的特性,皮肤、毛发、指甲等部位富含角蛋白,为真菌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真菌可以通过直接接触(如与患者或患病动物接触)、间接接触(如接触被真菌污染的物品,如毛巾、拖鞋等)以及自身其他部位真菌的传播(如由手癣蔓延至甲部引起甲真菌病)等途径感染人体。真菌在侵入人体后,会在相应部位生长繁殖,引发炎症反应,导致皮肤出现红斑、丘疹、水疱、脱屑、瘙痒等一系列症状。例如皮肤癣菌感染后,会在皮肤角质层内生长,刺激局部免疫系统,引起炎症细胞浸润,表现为局部的炎症性损害。
真菌感染皮肤病的常见类型及表现
体癣:常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红斑,边缘隆起,有丘疹、水疱,中心趋于消退,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好发于面、颈、躯干等部位,多见于夏季多汗人群,因为温暖潮湿的环境有利于真菌生长繁殖。
股癣:发生在腹股沟、会阴、肛周和臀部的皮肤癣菌感染,男性多见,夏季高发。皮疹与体癣类似,但由于局部温暖、潮湿且易摩擦,炎症往往较明显,瘙痒剧烈。
手足癣:分为水疱鳞屑型、角化过度型和浸渍糜烂型。水疱鳞屑型表现为手掌或足底出现水疱,壁厚发亮,可融合成大疱,伴有脱屑;角化过度型表现为皮肤增厚、粗糙、脱屑、干裂;浸渍糜烂型常见于指(趾)间,皮肤浸渍发白,除去白皮后基底鲜红,常伴有瘙痒,易继发细菌感染。
甲真菌病:指甲或趾甲变色、增厚、变形,甲下可出现碎屑堆积,严重时指甲与甲床分离。多见于长期手足癣患者,或者有免疫功能低下等情况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局部皮肤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甲真菌病。
真菌感染皮肤病的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皮肤损害的形态、部位、症状等初步判断是否为真菌感染皮肤病。例如体癣的典型环形红斑表现等。
真菌学检查:包括直接镜检和真菌培养。直接镜检是取病变部位的皮屑、毛发或甲屑等,在显微镜下查找真菌菌丝或孢子,若找到真菌菌丝或孢子则有助于诊断。真菌培养可以进一步确定真菌的种类,为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例如对于手足癣患者,取水疱边缘的皮屑进行直接镜检,若发现真菌菌丝即可确诊为皮肤癣菌感染。
真菌感染皮肤病的预防措施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尤其是多汗部位,如腋窝、腹股沟、足部等,应经常清洗并擦干,尽量保持皮肤干燥。例如每天用温水清洗足部,然后用干净的毛巾擦干,尤其是趾间部位。
注意个人卫生: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拖鞋、浴盆等个人物品,避免交叉感染。例如家庭中应将家庭成员的毛巾分开使用,避免共用拖鞋。
增强机体免疫力:对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等,以提高机体对真菌的抵抗力。例如糖尿病患者应遵循糖尿病饮食原则,合理控制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同时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
避免接触传染源:避免接触患有真菌感染皮肤病的患者或动物,如宠物患有皮肤癣菌感染时,应避免密切接触,并及时治疗宠物的真菌感染。
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皮肤较为娇嫩,免疫力相对较低,更容易感染真菌。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儿童的个人卫生,保持儿童足部、手部等皮肤清洁干燥,不与他人共用儿童的毛巾、拖鞋等物品。如果儿童出现疑似真菌感染皮肤病的症状,应及时就医,因为儿童用药需要特别谨慎,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
老年人:老年人皮肤的屏障功能减退,免疫力也有所下降,容易发生真菌感染皮肤病。应注意保持老年人皮肤的清洁,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减少皮肤摩擦。对于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更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预防真菌感染皮肤病的发生。
孕妇:孕妇若发生真菌感染皮肤病,用药需要格外谨慎,因为某些抗真菌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孕妇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法,如局部外用一些较为温和的抗真菌药物,并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